2023年12月,丽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曹寿清受到农业农村部表彰,荣获“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称号。他是如何从一个中专生成长为水产专家、全国先进?近日,记者对曹寿清进行了采访。
曹寿清团队开展泸沽湖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科研捕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供图)
推进产业绿色健康发展
1995年7月,曹寿清从云南省农业学校水产养殖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宁蒗县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工作。随着工作任务、工作环境的变化,只有中专学历的他深知相关专业知识的不足,要搞好水产养殖业,需要具备更多专业知识。于是他抓住机会,先后到上海水产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学习,并取得了专科、本科文凭。他先后被聘为水产助理工程师、水产工程师,荣获丽江市第四批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派驻企业科技特派员、云南省水产学会常务理事等称号。
2015年,曹寿清任丽江市渔业站副站长以来,特别是2020年8月任丽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后,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推进水产业绿色健康养殖及水产种业发展上。
他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于2015年编制完成《丽江市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水电站库区渔业发展专项规划》,2018年至2020年编制完成《丽江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为指导丽江渔业发展提供了方向。
农业农村部发布“长江十年禁渔〞令后,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天然水域,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丽江面临水产养殖水域面积减少的实际,曹寿清将目光投向了18万余亩的水稻田,积极推广稻田养鱼。
他以丽江四县一区的稻田种植区为重点,按照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稻田标准化改造,推广稻鱼等综合种养模式。2021年,他主持在玉龙县、宁蒗县开展228亩“稻渔综合种养示范推广”项目,投放规格鱼种。经过几个月的养殖,稻谷产值、鱼产量实现提高……到2023年,全市稻鱼面积发展到2万余亩,稻鱼养殖产量达1600余吨。
他还鼓励支持特色、设施、休闲渔业的发展。目前,丽江市虹鳟鱼养殖面积已达270亩,年产量达600吨。青鱼、武昌鱼、大口鲶、鲟鱼、丁桂、泥鳅等名特优水产品试验示范得到有序推广。2023年,工厂化养殖水体达0.98 万立方米,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达0.45万立方米。依托池塘、湖库、稻渔等资源,对渔业生产场所进行生态化、景观化、休闲化改造,打造水下有鱼、水面有景、水岸有娱的休闲渔业基地得到较快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市有150个休闲垂钓基地。
截至目前,丽江市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3.13万亩,水产品产量、渔业经济产值分别从2016年10123吨,2.78亿元发展到2023年的11900吨,2.98亿元。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
自2003年国家开始施行“长江春季禁渔期管理制度”至今,他认真组织实施好丽江市金沙江禁渔各项工作任务,严厉打击电、毒、炸等非法捕捞活动。
2005年以来,他积极争取各级部门和社会公益资金的支持,每年都组织不同规模的增殖放流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截至2023年,共向金沙江中上游增殖放流不同品种规格土著鱼苗1000余万尾,制作发放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单、宣传册50000余份。
曹寿清团队在玉龙县石鼓镇石鼓码头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供图)
2015年以来,他指导和组织当地社会企业组建了“护渔志愿者协会”,试点将“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完善渔业“专管”与“群管”联合监管机制,营造全社会共同爱护生态环境氛围,推动形成了丽江全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新格局。
2016年曹寿清获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珠江流域渔业管理委员会联合颁发的禁渔期执法管理先进个人称号。
2020年以来,他积极协调组织开展丽江市金沙江“十年禁渔”重点水域交界水域联合执法行动,保护金沙江水域生态环境。
科研攻关保护土著鱼类
随着水利工程的修建,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变,截断了土著鱼类洄游路径,加上盲目引种、放生外来鱼种,导致丽江程海、泸沽湖等湖泊及金沙江流域中的土著鱼类减少,甚至濒临灭绝的地步。
为保护土著鱼类资源,2017年以来,曹寿清持续开展了金沙鲈鲤鱼类品种收集、驯养、繁殖研究课题;实施了老君山九十九龙潭景区溪流和龙潭内的水生生物资源基础性调查;主持、参与了土著鱼扩繁研究。

曹寿清团队与省渔科院专家在玉龙县黎明河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开展渔业资源监测调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供图)
2022年,他组织县农业农村部门对辖区内原、良种场开展复审工作,经省级专家评审通过后认定永胜县创意工贸有限公司土著鱼人工繁育基地为省级原种场、玉龙县秀丽山川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塔城基地为省级水产良种场,改写了丽江市无水产原良种场的历史。
2020年,他主持开展了泸沽湖渔业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以及金沙江土著鱼长丝裂腹鱼人工驯养技术研究。小口裂腹鱼是泸沽湖的土著经济鱼类。由于上世纪泸沽湖旅游业的开发和外来鱼种的引入及小青虾、虾虎、麦穗鱼、黄黝鱼、中华鳑鲏等非经济鱼类养殖,严重影响了泸沽湖的湖泊生态环境,再加之泸沽湖出水口修建了水电站,导致泸沽湖土著鱼类洄游通道被阻,致使泸沽湖的土著鱼类种群急剧下降,到本世纪初,成为濒危珍稀物种。
曹寿清团队开展泸沽湖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小口裂腹鱼人工孵化管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供图)
从小生长在泸沽湖边的曹寿清,自参加工作以来,就将恢复泸沽湖特有土著鱼类宁蒗裂腹鱼、厚唇裂腹鱼、小口裂腹鱼和修复水域生态环境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他组织了科研团队,经过多年探索摸清了泸沽湖小口裂腹鱼等特有濒危土著鱼类地理分布及资源状况,于2023年启动了泸沽湖特有濒危珍稀特有土著鱼类亲本采集和人工驯养繁殖项目。该项目历时4个月,捕捞作业30天,共采集到泸沽湖小口裂腹鱼等特有濒危珍稀土著鱼类亲鱼52尾,到目前成活38尾,人工驯养成活率达73.1%。项目实施中,对采集到的2组泸沽湖小口裂腹鱼成熟亲鱼进行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15000多粒,并孵化出子一代鱼苗8925尾,受精率达85%,出苗率达70%。该物种的人工繁殖成功,首次突破了泸沽湖小口裂腹鱼的人工移殖、驯养、繁殖技术攻关难题,属国内首例,弥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近年来,他编写了《探讨泸沽湖旅游开发导致的生态问题及对策措施》《论我县休闲渔业的发展》《金沙鲈鲤人工繁殖实验研究》《长丝裂腹鱼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育养殖技术初探》《泸沽湖小口裂腹鱼人工驯养实验初报》等论文分别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云南水产绿色发展》上发表。2021年他申报的《养殖鱼池的排水系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023年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一种野生小口裂腹鱼人工授精及受精卵孵化的方法》已被受理。
截至2023年底,丽江市已成功培育程海杞麓鲤120万尾,程海白鱼8万尾,程海圆吻鲴26万尾的规模,这些都与曹寿清的辛勤工作及指导分不开。
获得“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称号的曹寿清并没有就此止步,而将精力放在丽江的江河湖泊、库塘、稻田上,他将团结带领团队继续开展好金沙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保护、泸沽湖特有珍稀土著鱼人工驯养及人工繁殖科研攻关,与全市渔业工作者一起为实现丽江市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何世辉
编辑/和润黄
校对/和世民
责编/李琳瑛
终审/和丽星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发稿编辑:和润黄)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