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县:强产业链 树品牌 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

2024-12-16 11:00:06 阅读量14478 字数1597


近年来,玉龙县聚焦优势特色产业,依托得天独厚的的生态资源,多措并举做大做强道地中药材产业,随着联农带农机制的持续优化,促农增收动力更加强劲,乡村振兴活力持续迸发。

9430582D3DCE40B86BA022F71B32A80F.bmp

12月10日,玉龙县太安乡汝南村的田间地头,药农们正忙碌地进行着采挖、分拣、装袋的工作。(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眼下,在玉龙县太安乡汝南村的田间地头,药农们正忙碌地进行着采挖、分拣、装袋的工作,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呈现出一幅忙碌而热闹的景象。


      “今年,我们村种植的秦艽面积达5000亩,每亩产值已突破15000元,干货的保护价定为45元每公斤,平均每户收入在10万元至20万元之间,最高收入的家庭超过30万元。”玉龙县太安乡汝南村委会支委委员和汝源说。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村民收入,汝南村积极引导村民探索“马铃薯+秦艽”的轮作模式,构建了“药薯协同、药薯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为村民多元化增收提供了新途径。


      玉龙县太安乡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马兰表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行药薯轮作,全乡药材种植面积达8000亩,包括当归、木香、重楼、秦艽、附子等多元化种植,有效提升了农民收入。


      在玉龙县境内,像汝南村这样大规模发展中药材产业的种植户日益增多。据统计,全县所有乡(镇90%以上村委会都种植中药材。道地中药材产业已真正发展成为全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28E6D0DB84A473B3103BC7CBCF7AAAD3.bmp

12月10日,在云南白药集团太安生物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药材加工车间,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在加工药材。(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在云南白药集团太安生物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药材加工车间,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在生产线上对重楼、当归、茯苓等中药材进行分拣、称重、切片、筛选、装袋和打包。据了解,目前,云南白药自有的千草堂品牌中药材已销往全国各大城市,与全国工业百强药企的合作已超50%,全国中药工业企业、连锁、医馆合作伙伴达450家以上。


      “1月至11月已加工3000多吨干品,鲜品超过1万吨。常年使用的劳务人员超过3万人次,相当于每天有100多人在现场进行加工。”云南白药集团太安生物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赵标说。


      在沪滇合作项目上海援建的新厂区,建成的两条自动化联动生产线,日产能超过60吨以上,可实现药材从鼓泡清洗、高压清洗到切片、带式干燥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同时,厂区还配备了茯苓、红花等药材的色选设备。实现了从药材清洗、切片到带式干燥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通过丽江数字中药材产业平台,实现了中药材从种植、采收、加工、销售到追溯全生命周期的实时管理。


D3343145A05281BBA2AC103534A252E1.bmp

丽江数字中药材产业平台。(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我们能够监测到丽江各个种植基地的土壤温湿度以及监控情况,为种植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开展病虫害防治培训。同时,生产线各环节的实时监控,使我们的生产加工更加透明,品质更有保障。”云南白药集团太安生物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青竺拉姆说。


      2023年, 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6.46万亩,其中标准化基地8.6万亩,实现农业产值10.8亿元,药农户均产值3.576万元,中药材综合产值突破31.3亿元,中药材产业已真正成为玉龙县群众增收致富的生态支柱产业,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玉龙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记者/ 赵丽军

责编/王君霞

二审/李琳瑛

终审/杨国钧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