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茶马古道,做一回赶马人
丽江古城曾是茶马古道上的商业重镇,马帮活跃,古城集市兴盛。丽江人不畏艰险,从这里出发,赶着丽江马一路向西,将云南的茶叶带到了西藏,甚至出境到达尼泊尔等地。
梦回茶马古道
远去的马帮留在了岁月的年轮,
尘封的记忆是一首沧桑的歌,
古道的驿站,回首的路,
铺满的希望究竟是什么?
丽江古城曾是茶马古道上的商业重镇,马帮活跃,古城集市兴盛。丽江人不畏艰险,从这里出发,赶着丽江马一路向西,将云南的茶叶带到了西藏,甚至出境到达尼泊尔等地。如今看来,茶马古道是一段传奇历史,可在那个年代,马帮背负着的,是生活的重担和不易。
寻觅好马再上路
马帮要上路,先得选好马。一般都选用耐力较好的骡马,驮着四五百斤的货物走漫漫长路,一匹好马才能经受住一路的颠簸跋涉。那个时代,每年三月份和七月份的骡马交流会,是马帮物色好马的日子。
想在交流会上物色一匹好的头骡,是需要运气的。头骡是整个马帮的领路人,一般要挑选具备高度灵敏性的壮年母骡,因此价格也要比其它马匹高上许多。二骡是公骡,一旦头骡出现什么不测,也能及时抵上。尾骡是母骡,又叫掌马,是压阵的角色,确保不让一匹骡子掉队。临出发或蹚水过河时,头骡确认尾骡的位置之后,才会安心出发。这是马帮的每一匹骡马在漫长的旅途中形成的良好默契。尽管这样,漫漫长路充满未知、曲折和风险,有时候到达目的地,马匹伤亡一半已算是奇迹。
有女不嫁赶马汉
为了生计,为了养家糊口,赶马在路上的男人,眼里有希望的光,也有沧桑的泪。离开袅袅炊烟,离开父母妻子,不分寒暑奔波在路上。走到西藏要三个月,再到尼泊尔,日子要更久,来回一趟,一年的光景也只剩一两月了。一句“有女不嫁马帮汉”,道尽了其中的辛酸与无奈。
作为赶马人,体力和耐力是基本。翻雪山、过丛林、走荒野,全靠一双脚,行完万里路。因为一路要与不同民族兄弟的马帮打交道,因此作为领路人的马锅头,更要有超乎常人的智慧、勇气和交际能力。比如到了林芝,经常与藏族兄弟的马帮一路同行前往拉萨,除了马帮之间互帮互助的默契,更离不开马锅头的智慧与交际能力。
据说到尼泊尔要翻过七八座雪山,常年行走高原雪山,赶马人的一些高原生存技能也就练就了出来,知道怎么去对抗风雪和恶劣的气候。比如冻僵了的耳朵要慢慢用雪球捂热,直接烤火揉搓,耳朵会掉。
带一捧家乡的土在路上
除了皮条、食袋、水壶等这些常用物品,赶马人随身携带的,还有一个药袋子和一捧家乡的生土。翻山越岭,高原的气候造就了不少的“马帮病”,但在行走的过程中,马帮汉子也成了半个“行走的郎中”。一路寻觅草药,药袋子总是要鼓鼓的,以备不时之需。一捧家乡的生土,是对家的眷恋,也是一种决绝与无奈。马帮上路,谁也说不准这一路上会发生什么,人也好,马也罢,如果在路途中遭遇不测,就让一捧家乡的生土作伴,永远长眠于路上。
十垛货,九垛茶。那个年代,丽江马帮往西藏或出境到达尼泊尔的货品大部分为云南的茶叶。将茶叶运到目的地,再将藏红花、虫草、贝母等带回来,货货交换,完成了跨度几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的两地之间的货物交易。
风餐露宿到达远方
想象中的马帮带着炊具和食物,一路走,一路做饭果腹,但这只是其中最好的情况。如果走中途马帮,到下关、去中甸,带着锣锅茶壶,备齐食物口粮,三个石头垒起来便是火塘,在马帮行走中就地烧水做饭也是常有的事情。但如果走长途马帮去西藏或出境到尼泊尔,那这样的好事基本很难实现了。每匹马身上都是四五百斤货物负重,路途艰险遥远,长途马帮多是风餐露宿,糌粑、荞面就着水,马马虎虎便算作一餐。
这一路,漫长又遥远,唯有同心协力、披荆斩棘,方能到达目的地。
迎着太阳出发,每天马背上几百斤重的货物要上下四次,但汗水似乎永远地风干在了赶马人那粗糙有力的手上。只有那清脆的驼铃之声和雄浑的马帮调子,回荡在雪原荒野间,回荡在开满杜鹃花的山坡上,成了漫长旅途中的一抹慰藉。
如今马帮踪迹已难觅,但故事还在,马帮精神还在,等着我们去靠近它,聆听它。如有时间,去同心阜马帮博物馆吧,听“最后的马帮人”讲最真实的丽江马帮故事。
同心阜马帮博物馆
位置:古城南门广场
相关推荐
- 走!去玉龙雪山邂逅一份迟来的秋意
- 世界那么大,为何独独钟爱玉龙雪山?
- 一秒入冬!今日,玉龙雪山迎来秋天里的第一场雪!
- 大美玉龙,一定不要错过这四个地方
- 【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丽江玉湖村:用旅游产业留住美丽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