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大同村: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旅游发展
初秋时节,万里长江第一湾江水滔滔,江畔柳林、田畴绿意盎然。
红色记忆历久弥新
初秋时节,万里长江第一湾江水滔滔,江畔柳林、田畴绿意盎然。记者来到位于石鼓镇大同村委会木瓜寨红军渡口的党建和红色教育教学点,看到在一面鲜艳国旗辉映下,一条木筏静静地陈列在展厅中央,似乎在诉说1936年红军抢渡金沙江,会师康藏,北上抗日的那段烽火岁月。1936年4月25日,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率团部、第四师第10团和12团、第六师第18团不下3000人从木瓜寨顺利渡江。其间,木瓜寨村民和万育、和学义为代表的船工集中帮助红军扎木筏、摆渡的红色记忆历久弥新,折射出历史的回音,代代相传。
大同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兼主任和世勇告诉记者,2020年,到木瓜寨党建和红色教育教学点开展红色教育的人数突破了9000人次,该教学点已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基地。
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旅游发展
红色资源既是传承红色精神的载体,也是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财富”。和世勇说,近几年,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旅游发展,为大同村委会村民增收致富注入了红色动力。10年前,大同村委会从事旅游接待服务的农家乐仅有一家,如今,已发展到26家,以农家乐为主要载体的乡村旅游方兴未艾,让这方红色基地的民众吃上了“旅游饭”,过上了好日子。
据和世勇介绍,近几年,大同村368户村民改造庭院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建新房、绿化、美化庭院的户数超过了150户。随着乡村旅游的兴盛,2020年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了16000多元。很多开办农家乐的旅游接待大户,收入不菲,年收入几万、几十万的经营户不断涌现。
来到村民和承高家,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在花卉绿植的装点下生机无限。和承高告诉记者,2018年,投资30多万元改造了庭院,推出了“穿一套红军装、走一段红军路、吃一顿红军饭”为主题的红色旅游接待服务,单日最高游客接待量达到了130多人,年收入不低于7万元。村民和春光2020年开办了农家乐,主营土鸡火锅,腊猪脚火锅,土鸡以自产自销为主,年毛收入超20万元。卧龙滩农家乐的主人和卫忠经营着一家石材厂。2015年开始,和卫忠一家先后投资280多万元开办集餐饮、垂钓、休闲、宴席服务为一体的大型农家乐,年营业额不低于60万元。
“诸葛点将征南蛮、白米洗马退围敌。金沙水拍凤凰巢,江南鱼米秀山麓。”不知是哪位高人,用如此精炼的诗句,把石鼓的历史、风物、美景描绘得如此传神。“红色基因、磅礴的江湾、秀美的田园风光、睡美人的传说、诸葛亮点将台、宜人的气候,再加上滇中引水工程的取水口在大同村境内,工程建成后将新添一道壮美的水利景观。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同时赋能大同村的乡村旅游,前景无限。”和世勇说。目前,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大同村正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改造力度。村里的游客接待中心已开工建设,投资800多万元,环村、沿江、长2公里的步行栈道即将开建。今年8月,大同村委会与拾得大地公司签订了乡村旅游开发合作协议。拾得大地公司将投入重资,在村内打造民宿、温泉、田园观光等乡村旅游项目。
“传承红色文明、彰显红色精神,发展乡村旅游,大同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将越走越宽阔。”和世勇信心满满地说。
相关推荐
- 古城区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朱学斌为古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决定代理区长职务
- 进得来 留得住 学得好 ——永胜县民族中学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综述
- 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举办文学创作颁奖仪式暨文学创作座谈会
- 多措并举 祥和街道第20批次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圆满完成
- 宁蒗政府设立平价猪肉销售点 让市民吃上平价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