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地球一周?拉市海畔一个湿地守护者的26年……

2024-03-03 18:03:56 阅读量15575 字数2024



曾经是拉市海畔以打渔为生的村民,却摇身一变成了保护拉市海物种多样性的巡护员。拉市镇打渔村村民梁中军过去的半辈子,就是一场华丽的转身和逆袭。


1998年,丽江县拉市海高原湿地保护区管理所成立,梁中军成为拉市海湿地的一名巡护员。26年来,风雨无阻,每天早上7点半下海巡护一次,傍晚5点半再下海一次,保护候鸟、捡拾垃圾、劝导游客。


26年9500天,拉市海的巡护员换了一批又一批,梁中军却成了“铁打的营盘”,为拉市海湿地的候鸟和生态保护工作托付了半辈子的青春。

 




从渔民到巡护员的转变

在成为保护区巡护员之前,梁中军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渔民,他出生的打渔村世世代代靠捕鱼和传统种植为生。


1998年,丽江县拉市海管理所成立,开始在拉市海沿岸村落招聘巡护员,对渔猎活动进行管理。梁中军应聘成了一名管护员,从那天起,他决心转变身份,成为拉市海湿地保护战线上的一名卫士。


然而,从“当渔民”到“管渔民”,梁中军的转变之路走得非常不容易。在执法过程中,不被理解,遭人冷眼,甚至言语和肢体冲突都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家人生怕老梁遭人打击报复,劝他放弃这门差事,老实干回渔民。


“真的太难了,有些时候都想着要退出了。”老梁也曾想放弃这份200元的工作。不过,日复一日的巡护中,他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湿地保护的意义,也对每年如期而至的候鸟有了深厚的感情。




作为一个文化层次不高的渔民,当了巡护员后,老梁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熟记候鸟的学名与特征,每天来到海边观察鸟群,并详细记录下候鸟品种与数量,就是他的日常工作。每次巡护一个来回,他就要走6公里,每天两次巡护工作就是12公里。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的180多天时间里,老梁需要不断地在辖区内徒步巡护,26年下来,等于绕着地球走了一圈。


梁中军的工作主要负责在海边捡垃圾、劝导游客、保护候鸟以及进行常规巡护。为了阻止村民非法捕捞活动,梁中军和同事要经常划船到海中间,没收地笼、迷魂纱窗、电鱼器等非法捕捞的渔具。


有时候,半夜三更还要下海区蹲守哪些趁天黑偷偷捕鱼的渔民,“有一次,我们差点把小命丢在了拉市海。”老梁回忆说,那天他和同事巡湖回来的路上,发现小船里渗进了水。两人拼命划船靠岸,等划到离岸边十几米时,小船终于坚持不住沉下了水。梁中军拉着不会游泳的同事奋力划回了岸边,才捡回了一条命。

   

带头举家迁出核心区

从2016年起,拉市海保护区全面禁渔、禁牧,全面取缔水上旅游活动,累计拆除核心区和季节性核心区违章建筑93154.88平方米,恢复环湖岸线和生态环境原貌500亩。

    

梁中军家所在的片区属于拉市海湿地保护红线以内,2018年,为了更好保护拉市海生态环境,打渔村34户红线内的村民需要搬迁。突然要离开生活了半辈子的地方,很多村民都不理解,甚至抵触。这时候,梁中军带头主动签订了搬迁协议,并给亲戚朋友做思想工作,让大家慢慢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并于2020年顺利帮助大家完成了34户农户的搬迁工作,为拉市海湿地保护贡献了一份力量。


随着拉市海保护区管护局对湿地生态系统、森林、水鸟、渔业资源等的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细化。梁中军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他的日常工作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巡护,还承担起了候鸟监测,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任务。


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也就是梁中军最繁忙的时候。每天上午,他和同事一起,拿着望远镜,环绕拉市海湿地进行仔细地巡查,统计候鸟种类,并详细记录在册。




看到有人伤害候鸟了,梁中军和同事立马上前阻止教育;看到游客深入湿地核心区,他会耐心劝导;看到有人乱丢垃圾,梁中军及时制止,然后默默地收拾干净。

 

人鸟和谐的天堂

每天与候鸟打交道,梁中军也成了半个“鸟类专家”,现在保护区内60%的候鸟,他都认得。哪些鸟类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他也如数家珍。


在常抓不懈的保护措施下,拉市海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质长期保持在Ⅲ类,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候鸟前来越冬。据拉市海保护区管护局统计,近年来,在拉市海越冬的候鸟数量稳定维持在8万到10万只左右。保护区监测记录到鸟类341种,分别占全国、云南省鸟类种类的22%、33% 。其中有黑鹳、中华秋沙鸭、黑颈鹤、白头鹤、白尾海雕、东方白鹳等10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59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此外,保护区内还连续多年监测到云南省境内较大的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灰鹤群,数量接近600只;2023年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秃鹳的最大群体7只。  




这一份份闪亮的生态成绩单,离不开梁中军等巡护人员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苦巡护。在长达8年的生态环境保卫战中,很多村民也完成了身份转变,从环境的掠夺者变成了保护者,积极参与到保护区的各项保护管理工作中。


如今的拉市海湿地,也呈现出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的和谐美好画卷。

 

图片

记者/张小秋

编辑/和润黄

责编/和众学

终审/和红军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发稿编辑:和润黄)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