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radio【食品安全】丽江市卫健委:精心织就舌尖上的“安全网”

2024-06-18 23:13:55 阅读量12314 字数2910



精心织就
舌尖上的“安全网”
丽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一座城市,一种烟火

饮食不仅承载着城市的味道

更记录着城市的文明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齐监管,健康生活共构建

欢迎收听丽江市融媒体中心特别节目

同心共护食品安全

嘉宾:丽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公共卫生科科员 付庭喜

丽江市卫健委:精心织就舌尖上的“安全网”

食品安全,不仅关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更是全社会深切关注的热点议题。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坚强后盾,丽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始终把捍卫市民“舌尖上的安全”视为神圣使命。在近期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中,丽江市卫健委通过一系列细致入微的工作举措,为市民精心织就舌尖上的“安全网”。

近日,借助食品安全宣传周的契机,市卫健委展开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行动。紧扣“标准宣贯、营养知识普及和食物中毒预防”三大核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将食品安全知识深入浅出地传递给每一位市民。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对市民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的引导和提升。

为了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市卫健委采取了多项措施。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患者救治、食品安全事件调查等手段,全面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同时,根据国家和省级方案要求,对市场上售卖的散装和预包装食品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确保食品从源头到舌尖的每一环节都安全可靠。

在宣传周期间,市卫健委还特别关注了野生菌的食用安全。6-10月是野生菌大量上市的季节,也是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导致中毒的高发期。为此,市卫健委发出了预警,提醒市民在采摘和食用野生菌时要格外小心。此外,市卫健委往年的监测情况指出,全年食源性疾病的发病高峰是7-9月,主要致病食品为有毒野生菌,同时也存在因四季豆未彻底加热而导致中毒的风险。在夏季高温时节,市卫健委也强调了食品储藏的重要性,避免因食品腐败变质而引发健康问题。

为了让食品安全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市卫健委还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制了多种宣传方式。在学校,市卫健委通过生动的讲座、寓教于乐的互动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宣传品,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在社区和企业,市卫健委则通过实地宣讲、发放实用宣传品等方式,让食品安全知识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展望未来,市卫健委将继续致力于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不断完善舌尖上的“安全网”。将根据国家和省级的指导方针,持续加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救治力度,全力确保市民的食品安全。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留意以下关键点:

1、核查经营资质:首先确认经营者是否持有合法的营业执照,确保其主体资格的合法性。

2、检查包装信息:仔细观察食品包装,确保其标识齐全。外包装应清晰标明商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厂家信息(包括厂名、厂址、联系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产品标准号等必要内容。

3、关注生产日期与保质期: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特别留意产品是否已超过保质期。

4、辨识产品标签:仔细审阅产品标签,学会区分各种认证标志,确保产品质量可靠。

5、警惕色泽过于鲜艳的食品:不要被外观过于艳丽、吸引人的食品所迷惑,这可能是为了掩盖食品本身的问题。

6、观察散装食品销售点的卫生情况:购买散装食品时,注意检查经营者的卫生状况,包括是否持有健康证和卫生许可证等证照,以及是否有防蝇防尘的设施。

7、对比市场价格:在购买时,要比较同类同种食品的市场价格,理性对待“打折”、“低价”、“促销”等营销活动,避免被不实的价格优惠所诱导。

8、选择规范购买渠道:购买肉制品、腌腊制品时,最好选择规范的市场进行购买。对于无固定营业场所或流动摊贩销售的食品,应谨慎购买。

9、保留购物凭证:妥善保管购物凭证及相关依据,这样在发生消费争议时,能够提供有力的维权证据。

10、拒绝三无产品:坚决不购买和食用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的“三无”产品。

毒蘑菇概况与防范措施

我国已发现的毒蘑菇种类多达500余种,其中云南地区便占据了200余种。从丽江市近几年的食源性疾病数据中可见,6月至10月是野生菌中毒事件的高发期。以下三种毒蘑菇因误采误食导致的中毒事件尤为突出:

1、致命鹅膏:俗称白罗伞,含有剧毒,其外形与一种可食用的白罗伞极为相似,使得普通民众难以区分。

2、亚稀褶红菇:同样具有剧毒,且和可食用的密褶红菇、稀褶红菇外形高度相似,在民间均被称为火炭菌,极易导致误食。

3、黄盖鹅膏:又称黄蘑菇或黄罗伞,也是剧毒菌种,与我们常见的鸡蛋菌或蛋黄菌外形相似,难以辨别。

此外,广受欢迎的牛肝菌中,也存在有毒品种,如有毒异色牛肝菌,俗称毒牛肝,是不可食用的。

辨别野生菌毒性的误区:

民间存在多个关于辨别野生菌是否有毒的误区,例如以颜色、与大蒜炒煮后的颜色变化、是否有虫蛀、受伤后的颜色变化或分泌物,以及生长环境来判断其毒性。然而,这些方法均无科学依据。真正判断野生菌的毒性需要专业知识,因此建议公众多学习相关知识,并避免采摘和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菌。


处理不确定的野生菌:

对于不确定是否可以食用的野生菌,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避免采摘、出售、购买或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菌。

2、烹饪时需确保菌类完全熟透,避免追求过于鲜嫩的口感,更不要生吃。

3、避免混合烹饪多种菌类。

4、食用野生菌时不宜饮酒。

5、如出现中毒症状,如头晕、腹痛等,应立即就医。

6、公共场所和集体用餐环境严禁加工野生菌,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

7、餐饮单位应严格把控野生菌采购,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食品安全。


误食有毒野生菌的紧急措施:

1、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如头昏、恶心等,应高度重视并及时就医。

2、采取催吐措施,减少毒素吸收。

3、在发病8小时内,如情况允许,应进行洗胃。

4、某些情况下,可考虑导泻以排出毒素。

5、保留食用的野生菌样品及排泄物,以供医疗救治参考。

夏季食品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在炎热的夏季,由于气温和湿度的上升,食品中的微生物活动变得更加活跃,这大大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隐患。为了确保我们的饮食安全,了解这些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主要食品安全隐患:

食品加速腐败变质:高温使得食品中的细菌和霉菌迅速繁殖,导致食品在短时间内变质。

食源性疾病高发:不当保存的食品可能成为细菌和病毒的温床,从而引发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

高风险食品易受污染:如肉类、乳制品、蛋类等高风险食品,在夏季更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剩菜剩饭处理不当:夏季的剩菜剩饭若不及时处理,很容易滋生细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预防措施建议:

保持清洁:确保个人食材和厨具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选购新鲜食材:购买食材时,确保其来源可靠、新鲜无破损。如有破损或变质的食材,应及时处理,避免储存。

妥善保存食品:需要冷藏或冷冻的食品,购买后应尽快放入冰箱。同时,尽量分隔或独立包装食品,以防止交叉污染。

分开处理生熟食品:处理生食和熟食时,应使用不同的案板、刀具等厨具,以避免细菌的传播。

彻底烹饪食物:食物应煮熟至无粉红色,以防止细菌残留。同时,尽量避免食用剩饭剩菜,如需食用,应确保彻底加热。

遵循这些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大大降低夏季食品安全隐患,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END


图片:丽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采编:和琼 

责编:赵文立

终审:张卫国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