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洛位于丽江市宁蒗县翠玉乡官田村委会培德村西南方约3公里的一个小山坳处,是个傈僳族小村落。全村总面积600亩,共有10户人家40口人。这里的土地、水源稀缺,粮食生产用水全靠降雨量。
村子该如何发展?村民们如何生存?全村如何致富?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克山洛的村民,这也是村支部书记王海陆一直思考的难题。
1984年,23岁的王海陆偶然得到一批黄果苗,心想靠种黄果能否致富呢?心怀忐忑的他做下决定,没想到这个决定让克山洛这个荒山野村,变成了如今的“致富园”。
开荒70亩种植黄果,细心呵护7年终挂果
克山洛地处金沙江边,海拔低气候炎热,特别适合种植黄果。
王海陆开荒70亩地用来种植黄果,因水源不充沛第一年并不成功,第二年减小了种植面积,保障水源后,果苗情况有所改善。王海陆每年精心呵护,年前修枝、年后堆肥,每隔15天给果苗灌溉,6年后,第一批果子终于成熟。
“第一批果子个头很大,但是不甜,果肉也不饱满,但我还是非常高兴,兴奋地摘回一箩筐和亲戚家人一起分享。虽然口感还没达到要求,但有收获就是值得的。之后我又增加了农家肥,需要提前一两个月发酵,那年的果子口感非常好,成熟后拉到宁蒗,一天就卖完了。”王海陆说。
王海陆的果子很快就销完了,收入比种植烤烟还要多。市场有了,但产量还远远不够。王海陆决定扩大种植,并带领村民一起参与。
挖渠引水,养殖堆肥,荒山变果园
克山洛最近的出水口离村约5公里,要满足全村的果园灌溉,必须挖渠引水。在王海陆的带领下,村民从深山挖渠引水到村里,后又于2017年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始管道引水。
2001年,王海陆加入共产党,成为村支部书记。他一边培育优品黄果苗,一边带领村民挖渠引水、畜牧养殖,把荒坡改种果树。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种植出的黄果因口感独特深受丽江人民的喜爱。
不喜化肥农药,原生态才是最好的
黄果不喜化肥、复合肥,不适宜农药和防腐剂。村民们便采用原生态的种法,使得果子品质越来越好。每年10月份左右,黄果陆续成熟,村民们习惯将成熟的黄果捂起来放上十天半个月,一来保鲜,二来口感会更好。
如今的克山洛绿树成荫,瓜果飘香,村民都因为黄果富了起来,王海陆的儿女更是考上大学走出了大山。今年63岁的王海陆,还在思考着克山洛未来的路,他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荒山巧变“致富园”,原生态才能走得更远!
通讯员/熊鸿亚
编辑/和真羽
责编/林 彤
终审/杨国钧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