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嘉宾
丽江金融监管分局普惠金融科
科长 和晓燕(右) 科员 杨启涛(左)
毕业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就业就职观念。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整体较大。求职者应理性审视自我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在客观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作出务实选择。尤其是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在工作能力、职场经验、社会阅历等方面还存在欠缺,要不断在社会熔炉中磨炼自己。不能急于求成,特别是要摒弃“一步到位”的错误观念。要提醒广大毕业生朋友在求职过程中,应当提高警惕,避免落入金融陷阱,优先选择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正规市场中介机构,在面对消费环境和招聘时,一定要放平心态,擦亮眼睛,警惕诈骗新手法,拒绝成为不法分子的帮凶。
求职者需增强风险意识来保护自己。
一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参加学校及相关部门组织的就业指导和安全教育活动,增强识别就业“陷阱”和违法违规行为的意识与能力,不走所谓的“求职捷径”,警惕潜在的“高薪骗局”。
二要增强信息安全意识。通过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高校就业网站等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和高校的校园招聘等正规途径获取就业信息,多渠道甄别,不盲目轻信;不随意打开陌生网址链接,谨慎对待索要敏感信息、扣留证明原件等行为。
三要增强依法维权意识。主动了解学习求职就业有关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如在求职中本人合法权益遭受侵害,要积极收集并留存有关证据,及时向学校及有关部门求助,或向公安机关报案。
即将步入崭新的大学生活的大学生们。面对新的环境诱惑,完全独立支配的生活费用,很多大学生不免陷入超前消费的陷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人开始接受“先用后付”的消费方式,如分期付款、花呗、白条等产品,其无需担保、申请简单、即刻消费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群体的欢迎,但与此同时,也容易导致受众超前消费、过度借贷。
1. 大学生朋友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也要学习掌握金融贷款知识,提高对金融诈骗和不良借贷的防范意识。面对层出不穷的金融产品,应主动了解、学习金融知识,提高辨别合法金融服务的能力,避免被表面假象误导从而陷入困境,谨防落入欺诈陷阱;
2. 要提高警惕,谨慎使用个人信息,不随意填写和泄露个人信息,妥善保管身份证、银行卡。坚决不将身份证、银行卡借给他人使用;
3. 重视个人征信。征信报告是个人的“经济身份证”,从大学开始就应树立征信意识。培养良好的信用习惯。合理申请贷款或者信用卡,使用信用卡、花呗等具有透支功能的金融产品,要按时还款,拒绝参与欺诈套现;
4. 如不小心落入“非法校园贷陷阱”,而使合法权益遭受损害,甚至遭受暴力催讨、威胁勒索,一定要及时报警,第一时间寻求法律的保护;
5.了解助学贷款,可以咨询学校老师、教育管理部门或到银行网点咨询助学贷款相关事宜。
采编:徐 蕾
责编:李 婧
终审:李 霞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