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希望从小处着手,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队伍中来。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虽然退休了,但是人不能退休,我将铭记初心,尽己所能,发挥好余热。”杨一红说。杨一红开展纳西语培训。(图源古城之窗 )
杨一红从事教师行业30余年,是纳西娃娃合唱节、纳西娃娃书画展的发起人,也是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民语委聘请的纳西文翻译专家。参与编著《纳西文化诵读本》《纳西族母语和东巴文化传承读本》等教材,翻译影视剧、纳西语教材、科普读物等百余部。家庭熏陶 她从小立志做一名好老师
杨尚志是丽江革命运动早期领导人之一,1939年1月加入中共地下党,1948年组建了中共丽江支部,为丽江解放,滇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扩大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杨尚志三女儿,父亲在革命期间的每一个故事,都激励着她奋勇前行。“我父亲是一个老革命,受家庭的影响,我从小就想当一名老师。后来考入了师范学校,圆了我儿时的梦想。父亲教育我做事要善始善终,决定做一件事就一定要把它做好。我牢牢记着这句话,一直到现在,我仍在努力。”杨一红说。杨一红开展纳西语培训。(图源古城之窗 )
缘于此,杨一红将一生的愿景与抱负全都倾注在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上。她总以温暖的笑容、饱满的热情、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做好每一件事。对于杨一红来说,老师已经不再是一份单纯的职业,而是一种情怀,一份事业,这就意味着除了奉献,还需要不断地追求与创新。正如杨一红当初在入党申请书上所写:“如果批准我入党,我决心把入党当作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起点,更加努力地工作,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为培养更多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而努力奋斗……”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杨一红还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纳西文化,自学纳西拼音文。1999年,在调查纳西文化传承情况的基础上,杨一红开创性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了纳西母语传承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作为“老有为”宣讲团成员,杨一红在分享父亲的故事。(图源古城之窗 )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杨一红后来被选调到古城区教育局体卫艺办公室,在新的岗位上,研究民族文化的专长得到充分发挥。2004年,她创办了首届纳西娃娃合唱节、纳西娃娃书画展。纳西娃娃合唱节的主歌以纳西母语演唱,为此,她不仅翻译了许多纳西语歌曲,还亲自创作歌词。而纳西娃娃书画展倡导孩子们在作品中加入纳西文化元素,在学习与创作中传承民族文化。两个活动举办至今,在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上颇有影响。她始终认为,任何一种母语的传承工作,都必须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入手。杨一红还是丽江市少先队志愿辅导员,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在教育工作岗位奋斗了38年,从芳华少女成长为睿智长者,她始终不忘初心。
延续民族根脉 她仍在忙碌
作为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民语委聘请的纳西文翻译专家。杨一红先后为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民语委翻译了政治、法律、经济、文学、农业科普知识、电视剧、电影和小学语文、教学教材近百余部(册)。延续民族根脉,杨老师退休后仍在忙碌,每周都要花三四天的时间在翻译工作上。她还深入到学校、社区,用纳西母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扫黑除恶等宣讲。
杨一红醉心民族文化,坚守传承初心。(图源古城之窗 )“你要不要跟我学纳西语,很有意思的!”杨一红经常问身边的朋友、朋友的子女。“作为一名退休的老教育工作者,我这大半辈子就干了教书育人这一件事,‘好为人师’的毛病是改不了了。”杨一红经常自我调侃。从丽江市教师联谊会纳西母语培训班,到纳西文化公益课,到给黄山完小孩子们上辅导课,杨一红为推动优秀民族文化的可持续传承,力所能及地发挥着余热。她醉心民族文化,坚守传承初心,杨一红说:“远古传来祖先的声音,我讲着我喜爱的语言。这是母亲的语言,是我喜爱的语言。长辈不教晚辈不知,我们要一代代传承,一直到永远,传授我们喜爱的语言给孩子们吧!”

来源/“古城之窗”微信公众号
编辑/王君霞
责编/李琳瑛
终审/和红军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