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丽江经济这样干丨玉龙:抓实四个举措 推动稳进提质

2024-07-09 13:52:25 阅读量12835 字数3808


抓实四个举措 推动稳进提质

——专访玉龙县委副书记、县长和秋珍


7月4日,玉龙县委副书记、县长和秋珍做客丽江市融媒体中心,接受了记者专访。她围绕产业转型、投资拉动等7个方面重点工作,介绍了玉龙县今年上半年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下半年发展举措。


玉龙县委副书记、县长和秋珍在丽江市融媒体中心演播室接受专访。(丽江融媒记者 李琳 摄)


问:今年以来,玉龙县的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如何呢?


答:推动玉龙高质量发展,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玉龙生动实践新篇章是玉龙县委、县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2024年,我们始终围绕产业转型、投资拉动、改革创新、城乡发展、民生保障、绿色发展、风险防范等7个方面重点工作,抓牢扩投资、稳生产、促消费,在做“美”玉龙上下功夫、求突破,推动经济发展稳进提质。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


问:为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为实现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的目标,玉龙县主要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抓项目、增后劲。近年来,玉龙县固定资产投资对全市投资作出了积极贡献,2022年完成173亿元,在全市占比30.5%;2023年完成169亿元,在全市占比30.2%;2024年投资目标150亿元,在全市占比32.3%。要完成今年投资目标,将重点推进玉维高速公路、左罗河水库、梨阿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等45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彰显玉龙应有的担当。

鲁甸乡“云药之乡”中药材产业链建设项目效果图。(供图)

二是抓产业、强支撑。持续稳住一产。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措施,保持粮食产量11万吨以上,培强做优中药材、烤烟、特色水果、生猪等高原特色农业和林下产业,建成车厘子产业园、金沙木梨精品示范园等一批高标准现代农业项目,力争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持续提升二产产能。巩固好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农特产品精深加工“3个支撑”,实现9个新能源项目年内全部并网发电,开工建设得一中药材产业园、云南白药产业园二期、矿山产业项目等,投产运营集瑞木塑复合板材、慈航酵素等一批项目,提升云南白药、云南泽维等重点制造业企业产能,力争规模 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持续推动三产提质增效。聚焦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落实政策引流,参照《拓展客源市场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引导县域内涉旅企业推出系列优惠措施;创新业态引流,年内推出一站式婚纱摄影、沉浸式文游、精品营地及白沙壁画景区数字化等项目;推动区域合作,加强沪滇旅游线路产品和疗休养资源推介,积极策划形式多样的玉龙暑期全媒体宣传推广活动。持续打造“4个商圈”,即火车站动车经济圈、嘉和建材商贸圈、宋城—丽客隆旅游商业圈、漾弓江河滨运动休闲圈,推动消费提质扩容,大力推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重点服务业“个转企”“小升规”,持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

三是抓环境、优服务。坚定不移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和重大项目审批监管“阳光行动”,统筹“招商引资”和“稳商稳资”,紧盯77家目标企业,新包装策划项目35个以上,力争签约5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29亿元。

四是抓财源、强保障。围绕开源、节流、挖潜,加快盘活资产资源,积极争取资金及政策支持,扎实做好财政管理,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






绿色产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玉龙县坚持高质量发展,实干拼闯、攻坚克难,全力推动绿色产业提质增效。


玉龙县通过积极探索“光伏+新模式,做大做强绿色能源产业,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玉龙县大具乡大坪坝光伏发电项目 。(供图)

在大具乡大坪坝,光伏发电项目正加快建设。大坪坝光伏项目作为玉龙县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总投资近10亿元,项目总装机170兆瓦。建成投产后,每年可生产清洁电能2.96亿千瓦时,年产值约8288万元。在项目投产后,相关企业将着力构建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养殖)融合发展新格局,让项目区群众获得土地租赁、就近务工、板下经济等多重收入,让项目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今年以来,玉龙县坚持抓布局、优结构,绿色工业稳步提质增效。积极推动绿色能源基地建设,上半年分批纳入省级新能源项目建设清单项目9个;全面完成大坪坝一期光伏项目建设,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完成慈航酵素产业化开发生产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和设备安装,预计7月底实现投产;有序推进大坪坝二期、上白麦、文海雪花、上大麦地、太和、头台里都、宝山崩乐、太安海西光伏发电等8个新能源项目;完成梨园—阿海混合式抽水蓄能发电项目前期工作。上半年,玉龙县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企业升限为限上批发企业。1至5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49亿元,同比增长18.6%。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近年来,玉龙县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在就业、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持续发力,筑牢底线,补齐短板,推出一系列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过坚持惠民生、增福祉,玉龙县社会各项事业日益繁荣。


日前,由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玉龙县中医院综合楼主体结构顺利封顶。玉龙县中医院综合楼占地面积666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000多平方米,建筑高度36.3米,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地上共9层,项目总投资1.45亿元。建设内容包括门诊部、体检、住院部、医技科室、药剂科室、行政办公等业务用房,拟建床位144床。该项目于2024年3月1日开始动工建设,目前,综合楼主体结构工程已完成,完成的总产值约1200万元;剩余的装修工程、机电工程等施工内容,计划于2025年4月底整体完工,预计在2025年第三季度交付使用。


此外,玉龙持续聚焦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从群众最急最盼抓起,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上半年,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特殊教育公用经费等各种教育民生资金4812.64万元;积极实施“雨露计划”及营养餐改善;完成县第四中学食堂改造、鲁甸完小学生宿舍楼及教师宿舍楼建设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玉龙一中综合楼改扩建及校舍维护、县第二幼儿园(文华园)、巨甸镇巨津学校综合实验楼等项目建设。借助国培计划,开展沪滇项目合作“跟岗学习”34人,从上海杨浦区柔性引进1名骨干教师到玉龙中学支教,从合作企业柔性引进11名专业人才补齐县职高专业教师紧缺短板。

丽江稼沃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员工在基地对蓝莓进行日常维护管理,实现“家门口”就业。(供图)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民生连着民心,解决老百姓的就业问题至关重要。今年上半年,玉龙县城镇新增就业1148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0350人;聚焦特殊困难群众,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推进全民参保扩面专项行动,上半年,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8.7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6.02万人,实现帮扶对象应保尽保;加快养老服务、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建设,适老化改造400户,新建幸福食堂1个,投入资金735万元新建奉科镇、塔城乡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投入资金1255.93万元新建5个养老服务设施;依法安置转业退役军人,有力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全社会崇军拥军氛围日益浓厚。


“一县一业”赋能乡村振兴

玉龙县鲁甸乡是远近闻名的“云药之乡”,广泛种植重楼、秦艽、桔梗等50余种中药材,畅销省内外。近年来,鲁甸乡以种植道地中药材为核心,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产业示范基地。同时,多措并举推动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中药材产业已成为鲁甸乡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玉龙县中药材。(丽江融媒记者 赵庆祖 摄)


为进一步提升中药材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今年,鲁甸乡通过争取沪滇协作项目资金1000万元,致力于集中药材交易、集散、仓储、冷库、物流于一体的鲁甸乡中药材产业链项目建设。5月23日,鲁甸乡“云药之乡”中药材产业链建设项目在鲁甸村正式开工,建设地块面积20.037亩。该项目建成运营后,资产归全乡5个村集体共同所有,租金收益用于壮大相关村集体经济,预计惠及鲁甸乡种植中药材农户4500多户12000多人,将进一步补齐鲁甸乡中药材仓储物流短板,完善“产加销”产业链布局,提升中药材产品交易集散能力和产业发展市场化、组织化水平,服务打造玉龙中药材品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同时,该项目建成运营后,将有效改善药商收购以路为市导致的交通堵、街面乱、秩序差的现状,为群众出行创造平安、有序、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依托雄古到维西的高速公路、巨甸到维西的二级路,把鲁甸村打造成中药材销售的集散地,辐射杵峰、安乐、太平、新主4个村,同时,不断推动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在销售环节提高农户收入,共同擦亮‘云药之乡’的金字招牌。”鲁甸乡党委书记张源根说。

玉龙县是云南省“一县一业”中药材特色县。近年来,玉龙立足资源优势,面向市场,突出道地特色,积极探索实践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群众参与的多元化中药材产业绿色发展模式,持续推进“一县一业”中药材主导产业发展,正让中药材产业成为全县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图片

采写/丽江融媒记者 李 琳

海报设计/李耀瑭

编辑/和润黄

责编/林 彤

终审/张卫国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版权声明:丽江网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的版权均属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丽江网的上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