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丽江经济这样干丨永胜:争当“三大经济”提质增效表率

2024-07-10 14:18:57 阅读量13727 字数4108


争当“三大经济”提质增效表率

——专访永胜县委副书记、县长熊洋


7月5日,永胜县委副书记、县长熊洋做客丽江市融媒体中心,接受了记者专访。他就永胜县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绿色发展排头兵、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建设等方面,介绍了永胜县今年上半年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下半年发展举措。


永胜县委副书记、县长熊洋在丽江市融媒体中心演播室接受专访。(丽江融媒记者 和玉松 摄)


问:今年上半年,永胜县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答:今年上半年,永胜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落实市委 “做活永胜”的要求,经济平稳恢复向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乡村振兴示范区、绿色发展排头兵、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上半年,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


问:今年以来,永胜县域经济平稳恢复向好,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结合永胜当前实际,全面实施了“县域经济提质年”“招商引资落地年”“作风建设落实年”行动,主要从三个方面抓实县域经济工作。


一是抓产业、促发展。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根本,坚持“三大经济”一体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思路。“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着力推动农业提质。坚定不移推动食用菌“一县一业”,发展羊肚菌、木耳等人工食用菌近2万亩,实施黑松露、鸡枞等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2.1万亩,加快推进1万亩林下食用菌示范基地建设;全面加快金沙江流域28.88万亩高原特色水果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加大工业柠檬全产业链培育力度,新增柠檬种植3400多亩,日产20万片柠檬片加工生产线投入运行。加快推进以县城工业园区为核心、6个产业园为支撑的产业聚集区建设,着力推动农产品加工延链补链,煤、铜等矿产资源开发,螺旋藻、红球藻等生物资源开发,补齐工业经济短板;坚持“风光水储”一体化,加快建设芮官山、西山等6个光伏电站,全面启动全县屋顶光伏项目,积极推动风力发电、抽水蓄能项目,新增新能源装机容量9.5万千瓦,拉长工业经济长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着力推动文旅启航。高质量办好、办优、办特传统物资交流会、“五一”文化美食节、“三川荷花季”等三大节庆活动,不断扩大活力永胜品牌影响力;提升程海毛家湾4A级景区服务功能,加快温泉度假区建设,高质量打造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着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二是抓项目、强支撑。永胜县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发挥投资拉动、引资推动作用,切实增强经济发展支撑力。2024年以来,新入库项目87个,总投资29.39亿元。1月至5月,完成县域内固定资产投资23.46亿元,增长27.04%。其中,产业类项目投资完成17.56亿元,增长115.51%;民间投资完成11.64亿元,增长107.18%。坚持精准招商、“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目前,策划包装项目42个,新签约项目14个,引进省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6.75亿元,以重大项目之“进”促经济发展之“稳”,以投资结构之“优”促经济转型之“效”。

三是抓主体、增活力。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规范完善县级政务服务,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83%,全程网办率达99.15%。严格落实减税降费、贷免扶补、金融扶持等政策,1月至5月,全县新增减税降费2342万元,减费138万元。安排企业信贷引导资金1.47亿元,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大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市场主体增量提质,新增经营主体728户,全县经营主体达35272户。

永胜县城。(供图)

问:永胜县将如何实现今年的经济发展目标?

答:下半年,永胜县将围绕省委、省政府“守底线、稳支撑、增动力、上台阶”的总体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全力推动永胜县域经济稳中求进、转型升级。

一是稳增长。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工作的主抓手,稳支撑、调结构、强保障,确保实现年度县域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的目标。积极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投资和消费协同拉动转变,确保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的目标,全力以赴巩固和发展县域经济恢复向好的良好态势。

二是保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坚持发展为民,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进一步加大民生支出保障力度,加快凤凰小学、医养中心、老旧小区改造、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无障碍改造、通村公路、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等重大民生项目。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集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

三是守底线。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四条底线”,抓实抓细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工作,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四是争一流。凝聚全县智慧力量,干字当先,全力以赴 “争一流、促跨越”, 努力实现全县GDP增速达7%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全年引进省外到位资金24亿元以上的目标,争当“三大经济”提质增效表率,打造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标杆、“五城共建”示范标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标杆。







小蘑菇撑开群众“致富伞”

永胜县是云南省野生菌主产区之一,是“中国松露美食之乡”,也是云南省野生食用菌保育及供应基地县、高原特色栽培食用菌基地县。近年来,永胜县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将食用菌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探索“3451”产业发展模式,从种子端、技术端、种植端、加工端把好产业发展质量关,在联农带农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撑开了群众“致富伞”。

永胜县食用菌 。(供图)

永胜县始终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做大做强“土特产”文章、坚定不移发展“三大经济”的重要抓手,通过放大资源优势、建设食用菌特色产业园、促进外贸出口,全力推动食用菌产业“聚集化、产业化、园区化、国际化”发展。一是以资源为依托,做大产业规模。2023年度,完成食用菌大田种植、设施栽培、林下仿生种植1.9万亩。二是以园区为载体,推动产业升级。目前,全县有食用菌生产经营企业6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户)、专业合作社23个、栽培大户55户,涵盖了菌种研发、栽培种植、精深加工、市场销售、外贸出口等多个领域,已初步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夯实了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的基础。三是以出口为支撑,推动产业发展。2023年,全县食用菌产业出口产值1.38亿元,占全市的 51.9%,其中,县内农业、林业双龙头企业丽江中源公司,产品销往3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交货值达1.23亿元,野生菌出口居全国第一,出口创汇常年超全市总额的50%。

2023年,永胜县食用菌产业共带动1.2万多户农户增收,其中,6118户食用菌种植户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1200多个。


万亩荷花成就乡村旅游

7月的永胜县三川镇翠湖村,万亩荷花竞相绽放,朵朵荷花摇曳生姿,散发出阵阵清香,红粉黄白绿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盛夏画卷……翠湖村,已然成为永胜县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和文化旅游的示范村,并入选2022年《中国国家旅游》年度臻选“乡村振兴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永胜县依托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示范项目,以三川镇翠湖湿地为核心区,打造万亩荷塘盛景,与周边2万亩软籽石榴、优质葡萄、柑橘等水果基地连成一体,结合三川镇独特的饮食文化和非遗文化,点面结合,为游客提供观赏、餐饮、农事、文化体验等服务,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通过三川荷花季节庆活动的举办,打响“三川田园里”品牌,构建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打造永胜县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和文化旅游示范村,辐射带动全县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三川镇翠湖村,万亩荷花竞相绽放。(供图)

2021年以来,永胜县举办三川荷花季节庆活动两次,通过露营集市、荷田栈道等,带动7000亩莲藕种植提质增效,网络关注量从首届的1170多万次突破到8500多万次,吸引游客从3万多人次突破到20多万人次,带动百姓直接增收从150多万元提升到1200多万元,带动周边社会投资1500多万元。三川荷花季节庆活动和“有一种田园生活叫三川”的品牌形象初见成效,知名度渐增。


多举措守护程海水清岸绿

近年来,永胜程海水位持续回升、水质稳定向好、水生态有效改善,获评2022年全省美丽湖泊,2023年COD降至10年来最低水平,程海保护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精准实施污水治理、面源污染治理、人居环境整治“三大攻坚战”。环湖村落污水收集率达96.45%,提前完成“十四五”农药、化肥减量目标,畜禽粪污得到有效管控,大幅度削减了农业污染负荷,累计组织10多万人次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环湖村落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波光粼粼的程海湖。(供图)


聚焦制约湖体水质持续向好的关键问题,继续推进“六大革命性举措”。针对水资源匮乏问题,加大水利工程保障力度,累计向程海补水2.25亿m³;针对畜禽粪污污染问题,实施绿色养殖管控并重,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80%以上;针对水土流失污染问题,启动15条入湖河道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率;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全力调结构、减化肥化学农药、管畜禽粪污,流域内化学农药、化肥施用总量较2020年降幅超6%;针对生产生活污染问题,巩固提升环湖人居环境,爱湖护湖深入人心,河清、岸绿、村美、人和成为常态;针对水生态脆弱问题,坚持程海湖流域系统治理,土著鱼群落有效恢复、10多种候鸟在湖边大量出现,流域森林覆盖率从2016年的52%提升到57%。


退渔还湖,推行“船靠点、人上岸、网入库”管理模式,实行封湖禁渔集船管理,退塘12个,数以万计的渔民靠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同时,每年还有1.2万多人转移就业实现增收。此外,为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调整产业结构,湖边群众放弃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种植环境友好型作物,累计调减14313亩,提前完成“十四五”农药、化肥减量目标任务。  



图片

记者/和玉松

编辑/和润黄

责编/林 彤

终审/张卫国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版权声明:丽江网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的版权均属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丽江网的上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