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 | 丽江 “三农”发展稳中向好

2024-07-17 15:22:17 阅读量18545 字数2476


近年来,全市农业农村改革专项小组各成员单位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及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精准对标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2年度改革工作要点、工作台账、督查评估事项、问题整改清单中的各项改革工作,专题研究并精心部署,全市“三农”工作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


粮食生产再创新高


小暑时节,在玉龙县白沙镇新善村的玉米新品种展示基地里,推迟播种节令种植玉米的场景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拖拉机、起垄覆膜一体机在田野上忙碌穿梭,极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用工成本。

技术员正在调试起垄覆膜一体机。(赵丽军 摄)

丽江市种子管理站站长、正高级农艺师芮体江介绍,今年结合国家级的品种展示项目,围绕水肥一体化和膜下滴灌技术展开研究,并示范种植48个鲜食玉米品种。同时,增设了多组试验内容,通过糯玉米的密度调控和播种节令的推迟,拉长供货时间,确保在10月中下旬成熟。


据介绍,2023年底,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单产均实现了“三增长”并创历史新高。粮食播种面积达到了194.74万亩,同比增长0.93%,增速在全省位列第四;粮食总产量达52.82万吨,同比增长1.39%,连续19年持续增长,增速居全省之首;单产水平达到271.2公斤/亩,增长了0.44%。


粮食播种面积增长。(赵丽军 摄)



脱贫成果持续巩固


玉龙股份公司派驻塔城乡依陇村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和春陆用坚定的毅力和执着的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土地,9年来,不断探索适合村庄发展的产业道路,推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依陇村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依陇驻村工作队在依陇村村民和振家中了解产业发展情况。(和继鹏 摄)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守住一条底线,聚焦两个重点, 推进工作落实,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加强监测对象动态管理,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确保不发生大规模返贫。同时,产业和就业两手抓,推进各类帮扶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和春陆说。


2023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7503元,增长率14.8%。人均纯收入在8500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实现了动态清零。全市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监测对象的风险消除率达到70.09%,未消除风险的户均已落实了相应的帮扶措施。同时,持续巩固了“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


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眼下,华坪县荣将镇龙头村14组村民孔维鑫家的芒果园迎来丰收,一片繁忙而喜悦的景象。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熟练地从树上剪下成熟的芒果,小心翼翼地放入背篼,搬运到村道上。


新采摘的新品种芒果。(赵丽军 摄)


“今年的芒果价格在2元到5元不等,从价格来看,全村产值预计能达到3.5亿元,加工产值在7.7亿元左右。”华坪县荣将镇龙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志荣介绍。


在花坪县石龙坝镇基佐村的芒果种质资源圃,华坪县芒果产业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烈日下忙碌地穿梭于芒果林中,仔细查看芒果的成熟情况,为加快芒果品种保护权申报工作做准备。


“我们建设了一个70亩的芒果种质资源圃,用于收集保存全国的优良芒果品种。目前,收集334个品种资源。”华坪县芒果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廖苑君介绍。从2020年开始,华坪县芒果产业中心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杂交育种试验,预计今年有4个芒果品种保护权申报。


丽江各县(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稳步发展,农业产值显著增长,达到了52.26亿元,同比增长13.41%。畜牧业也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东方希望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完成了2个繁殖场、1个育肥场的建设。全市共有20个企业产品品牌和4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了2023年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新增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农产品50个。




和美乡村成色更足


走进古城区开南街道贵峰社区的允海(丽江)种植有限公司树莓基地,树莓挂满枝头,晶莹剔透,色泽艳丽,绿叶掩映间果香四溢,与工人采摘树莓忙碌的身影构成一幅丰收的画卷。树莓产业的发展也让周边村民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


树莓产业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就近就业。(赵丽军 摄)


“建立‘支部+企业+农户’的模式,通过联农带农,增加了村集体的经济收益。去年,社区的村集体经济实现了36万元的突破,预计今年将增加到50万元左右,真正实现了土地变股权,农民变股民,农民变产业工人,老百姓的幸福感、幸福指数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古城区开南街道贵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和立峰说。


全市制定实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三年行动方案,市级每年筹措3000万元用于“千万工程”示范村考核奖补。2023年,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4380座、建设公厕82座,超额完成了年度任务。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行政村污水治理率、自然村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完成了425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和成果审批工作,实现了村庄规划的全覆盖。



示范创建有力有效


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玉湖村依托独特的山水风光、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等资源,每天迎来了5000人左右的中外游客到这里“打卡”。


在玉湖村,生态宜居的乡村美景随处可见。(李琳 摄)


“2023年,全村接待海内外游客近60万人次,旅游收入4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2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00元。”玉龙县白沙镇玉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旺盛说。


截至目前,全市“2+6”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累计建成项目98个,完成投资30.27亿元。试点村镇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平。其中,拉市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白沙村入选全国美丽休闲乡村,七河村、新华村、凤羽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玉湖村农旅融合发展的经验更是成为了全国乡村振兴的典范。此外,永胜县入选了国家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玉龙县也入选了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并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同时入列了2024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的名单。

 

记者/赵丽军 和继鹏

编辑/和真羽

责编/和众学

终审/郭俊燕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