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大赛】让“有色”更具“特色”

2024-08-02 16:02:18 阅读量9408 字数1835

作为“有色金属王国”,有色金属产业一直是云南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不久前,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特别提出,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战略性有色金属产业基地。

一、投资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

第8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期间,“投资云南”产业专题投资洽谈对接活动举行,充分表达了云南扩大开放、拥抱投资的积极姿态,叫响“有一种叫云南的机遇”。

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类风口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研究,依托“有色金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模式,及时完善招商图谱,瞄准科技型、绿色型企业、国产化替代型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央企国企等,引进更多根植性强、竞争力强的好项目、大项目。

及时转变招商方式,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学好用好配资、代理招商、以商引商等“新式招”,强化空间、资源、资金等各方面保障,实行“组团式”作战。抓住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等着力点,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的引领与整合作用。

同时,要以耐心资本推动创新发展推动完善层次更丰富、专业化程度更高、耐心更持久的创业投资服务生态。对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发挥资金支持、技术筛选、增值服务等积极作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应发挥重要作用,引导各类资本摒弃“急功近利、快进快出、挣快钱”的浮躁心态。拓宽创业投资退出渠道,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升新型金融产品供给。

二、技术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

作为云南工业“新三样”,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增长势头强劲,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贡献率合计达45%,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新动能。

要聚焦新能源电池四大关键材料和循环梯次综合利用,结合我省磷、锂、镍、锰、铜、铝等矿产资源优势,构建起从研发、中试、到量产的创新产业链,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示范平台。

应积极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充分运用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改善革新有色金属传统制造手段,加快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打造有色金属产业资源高度集聚的“双创”孵化服务平台,不断汇聚起创新创业的澎湃动力。

充分利用投融资平台等有利条件,成立成果转化子基金、技术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创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等机构。

三、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当前,产业向“绿”向新,已成为云南发展常态。云南坚持双碳引领,培育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低碳绿色发展加快推进,能耗强度持续下降。

要将减排降碳视为新质生产力核心,不断引进研发先进技术,将“绿色基因”融入有色金属产业价值链每一个环节,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提高创新能力,补短板,打通涵盖研发端、生产端、物流端、消费端、数据端和回收端为一体的全域绿色循环供应链体系,积极把成果转化成产业,进而推动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升级。

引进龙头企业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推动汽车产业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发展,带动有色金属产业消费。加快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推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从稳链、强链、兴链的供应链发展中观维度,面向消费端牵引的动态循环网链,优化上下游供需关系,推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管理。

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

硬科技初创企业设立时间短、研发投入高、回报周期长,产品落地应用场景攸关生存。

要抓好科技创新这个“源头活水”,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试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高标准市场体系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引导更多资本流入有色金属领域,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

拿出一揽子真金白银的优惠奖励和政策,重点对企业引进培育有色金属产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高端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青年人才、博士后人才、留学归国人才及鼓励人力资源企业引育人才等方面,量身打造一系列含金量高、吸引力强、辐射面广的激励政策,筑牢招才引智“凤凰巢”。

加快建设有色金属产业集群,提升全产业链价值含金量、含新量,勇做有色金属产业的探索者。围绕有色金属绿色研发、产业低碳转型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破除妨碍创新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作者 / 余猛 (中共禄劝县委组织部)

编辑 / 秦文静

终审 / 和继贤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