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玛花”调解室,是宁蒗县公安局大兴派出所与县妇联合力打造的一个婚姻纠纷调解平台。索玛花是杜鹃花、映山红的彝族语,在彝族文化里寓意“吉祥如意、和谐平安”。“索玛花”调解室以“维权、援助、和谐”为宗旨,巧用“预、柔、联、纾”四字诀,为当事人提供“菜单式”选择、“一站式”服务、“闭环式”调处,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日,“索玛花”调解室工作人员向居民了解情况。
坚持“预”为本——
矛盾纠纷早发现
“孃孃们,早上好!这几天,你们在小区里闲聊的时候,有没有听说哪户人家有家庭婚姻矛盾或者邻里纠纷呀?”
“阿芳,今天又来我们小区走访啦?最近没有听到这些问题,我们发现情况会给你打电话。你的电话号码我们都存在手机里了……”
一大早,大兴派出所民警赵玉芳来到河滨广场开展矛盾纠纷摸排走访工作,附近小区里的居民趁着好天气,三三两两坐在一起晒太阳聊家常。见到赵玉芳,他们亲切地唤着她的小名,招呼她坐下。作为一名从事群众工作超过10年的社区民警,从最初生疏的“赵警官”到如今熟稔的“阿芳”,辖区群众早已把赵玉芳当成了最值得信赖的“家里人”。
“我跟辖区群众很熟悉。在跟群众聊家常、谈心事的时候,我能第一时间掌握辖区里的各类矛盾纠纷隐患,这也是‘索玛花’调解室坚持‘预防’为根本的一个举措。”身兼派出所民警和“索玛花”调解员的赵玉芳说。
针对辖区内租住人口多、人员构成复杂等基层治理难题,“索玛花”调解室工作人员紧盯重要节点,针对突出问题,通过“每日巡、经常访、及时调、随手普、实时报”等方式,深入各社区走访排查,及时发现纠纷苗头和治安隐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
坚持“柔”为主——
女性队伍显温情
“太感谢了!多亏你们用心、耐心调解,现在我们婆媳心里的‘疙瘩’解开了,儿子与儿媳之间的矛盾也化解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新步入了正轨……”在“索玛花”调解室里,当事人李某(化名)握着女警刘梅的手感慨地说。不久前,她还在为难以化解的婆媳矛盾、家庭琐事以泪洗面。
2024年3月,“索玛花”调解室收到一份关于李某家庭矛盾纠纷风险提示函。经了解,这是一起由日常家庭琐事引起的婆媳矛盾,当事人李某的儿媳常与丈夫、婆婆发生争执。获悉情况后,女警调解员认真分析研判,第一时间组织纠纷当事人李某与儿媳见面调解。
调解过程中,女警调解员从女性角度悉心挖掘双方当事人矛盾背后的隐情,对双方进行思想疏导,引导双方多体谅、包容对方。同时,女律师调解员还对她们开展普法宣传。经调解,双方打开了多年“心结”,表示以后遇事会选择冷静处理,相互包容、和睦相处。调解结束后,她们主动签署了矛盾纠纷调解协议书。
大兴派出所所长邱文华介绍,“索玛花”调解室针对辖区内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已婚女性较多的问题,组建了一支由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公安民警、司法工作者、妇联工作人员等共计20名女性组成的少数民族女性调解员队伍,为女性当事人提供婚姻纠纷调解、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等贴心服务,将调解室打造成为女性当事人的“心灵避风港”。
坚持“联”为要——
多元化解有成效
“上个月调解结束的李某家庭矛盾纠纷,后续还需要律师帮忙加强普法工作。另外,她家里有人因涉案被关押,所以还要提供相关的法律咨询服务。心理咨询师要跟进疏导李某儿媳的情绪。相关部门要齐发力,把调解工作做实、做牢……”在“索玛花”调解室每月定时召开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会议上,邱文华耐心倾听完女警调解员的回访情况反馈后,按照预警、化解、回访、帮扶的“四步”闭环模式,有序安排下一步工作。
自设立以来,“索玛花”调解室积极吸纳并整合妇联、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师、乡贤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通过多部门深度协作,实现资源、信息及时互通,实现“1+1>2”的联合作战效果。
同时,为确保调解室常态化高效运作,大兴派出所积极寻求上级部门、街道党委政府、妇联及其他社会各界的帮助,不断完善队伍建设、考核评估、激励保障、跟踪服务等机制。
坚持“纾”为基——
纾难解困筑和谐
“索玛花”调解室的建立不仅为辖区群众搭建了一个全方位调解平台,还通过组建“暖心关爱工作队”的方式为困境中的当事人提供关怀与帮扶,为基层社会和谐筑起了一道安全、暖心的防线。
“暖心关爱工作队”由街道社工站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妇幼保健院医生、法律顾问等15人组成。他们在开展调解工作时,利用专业知识对婚姻纠纷当事人及子女、父母等群体提供政策宣讲、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等服务,引导当事人通过温和的方式协商,从而化解纠纷,遏制极端恶性事件的发生。
同时,工作队针对特殊群体,在及时帮助后做好回访工作,推动帮扶措施落实到位。截至目前,累计已为45名当事人提供暖心关爱服务。
邱文华表示,“索玛花”调解室是融合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与基层女性力量的创新之举,更是以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有力实践。下一步,“索玛花”调解室将持续为化解群众烦心事而努力前行。
作者:洪晓婷
【版权声明】本页面所涉及的任何资料的版权均属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页面的任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