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位于古城区象山西路的西安街道综治中心,在院子的显眼处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公示着工作人员、调解范围和工作流程等内容。
这是我市建成的第一个乡镇(街道)级的综治中心。西安街道按照“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的工作思路,通过充分整合资源,打造了集受理接待、分流转办、多元化解、协同调度、跟踪督办、分析研判、评估反馈等功能于一体的综治中心。投入运行以来,综治中心已成为西安街道矛盾纠纷化解的主阵地。
西安街道综治中心。(和丽芬 摄)
整合力量资源 化解纠纷“只进一扇门”
近日,市民方先生与生意合伙人遇到了投资纠纷,多次与对方协商无果,无奈之下,他来到西安街道综治中心请求予以调解。西安街道综治中心迅速介入,为当事双方进行了调解,很快顺利化解了这起纠纷,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书》,并进行了司法确认。
这起纠纷从介入调解到协议司法效力被确认仅耗时1天,这得益于西安街道综治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的优势。西安街道综治中心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充分整合汇聚了政法、信访、民政、人社、工青妇、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工作队等力量进驻综治中心,并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领衔,在综治中心定期坐班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实现了群众化解纠纷只需跑一地、只进一扇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雷进介绍,过去西安街道虽然有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等一些调解力量,但往往是各自开展工作,没有形成体系。如今,街道通过整合各方资源,统一在综治中心开展工作,大幅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效率,也避免了多个部门来回跑的麻烦。
除了综治中心坐班的调处力量外,西安街道围绕群众反映的各类突出矛盾纠纷,有针对性统筹社区干部、网格员、乡贤、妇女代表和街道国土规划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等人员力量按需派驻综治中心,进一步集中资源力量,推动“一站式”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化解矛盾纠纷。(供图)
延伸服务触角 矛盾纠纷化解关口前移
西安街道辖区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下辖8个社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约13万人。辖区内有150个居民小组、203个居民小区以及5个农贸市场、10个核心商业区、9个城中村、30984间出租屋、476家宾馆酒店客栈,流动人口较多、人员构成类别复杂,这对西安街道基层治理工作提出了高要求。
“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是强化源头治理的关键举措。”雷进说,依托古城区“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西安街道充分发挥综合执法队伍作用,强化日常巡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简易纠纷就地化解,并建立分级分类交办机制,实现“发现—受理—解决”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闭环。
定期巡逻。(供图)
同时,抓好“1+1+N”社区基层治理团队建设,“1+1”即1名社区民警+1名社区网格员,“N”即社区、居民小组两级社会基层治理力量,通过社区民警带社区网格员、社区网格员发动社区基层治理力量共同入户走访摸排、情报搜集和发现问题后的第一时间、第一道解,并通过定期巡逻、定期走访、定期上门服务做好风险事重点的管控,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实现解纷关口前移。
近日,租住在西安街道一个出租屋内的一对情侣产生了情感纠纷,双方情绪激动、分歧较大,存在较大矛盾纠纷隐患。充分研判情况后,西安街道综治中心“1+1+N”力量迅速介入调解,并协调有关心理专家开展心理疏导。经过耐心细致、倾情倾力地调解,最终双方矛盾彻底化解。
实行分类诊疗 让矛盾纠纷事事有着落
“借鉴医疗领域‘小病小医、大病大医、急慢分治’的做法,建立矛盾纠纷分级诊疗体系。”雷进介绍,西安街道综治中心根据各类矛盾纠纷的轻重缓急,通过相应“门诊”,逐案提出针对性“配套处方”,确保矛盾件件有人管、事事有着落。
基层治理团队开展日常随访。(供图)
雷进介绍,对于简易的纠纷事件,通过“普通门诊”,做到“当天调解、当天反馈”;对于当天不能完成调解的复杂矛盾,形成“一案一档”,通过“专科门诊”,分级分类进行分流处置,并组建联调联处专班,进行全程跟踪处置,实现“复杂矛盾重点办、重点督”;对于风险系数高的矛盾,通过“特需门诊”,由区级下派相关力量资源下沉开展“提级会诊”,实现“疑难矛盾合力办、提级办”,改变过去高风险矛盾纠纷交上去后办理时效滞后的问题,实现就地化解;对于短期内难以化解或历史遗留矛盾纠纷,通过“社区门诊”,分派社区综治中心,由“1+1+N”的基层治理团队开展日常随访、持续调处、持续关注,实现“特殊纠纷跟踪办、持续办”。
记者/和丽芬
编辑/和真羽
责编/李映芳
终审/和继贤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