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大赛】 再造一个“新”丽江,做最好的自己

2024-08-14 16:39:49 阅读量8374 字数1405

故乡是丽江。金沙水拍的磅礴气势,造就了丽江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夯实了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根基。只是丽江要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一条腿走路行不通,在有限的空间激活无限的创新能量,增育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工业体系等方面必须奋起直追,因为产业强辐射资源共享、市场开拓、人才交流、信息共享、科技创新等多维度,怎样在区域分工协作找准位置,真正使经济结构和效益持续向好,才能完成“一个跨越”“三个定位”的宏伟目标。

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情况下,随着产业升级、转型,打造先进制造等方面,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潮流正成为七彩云南的“助推器”,不过人口抢夺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工匠型人才是“压舱石”。诚然,丽江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尤其是防止技能人才流失的同时,在培养、引进外地高精尖技能人才时也要符合丽江企业的需求,理应根据产业的定位、特色和主攻方向,相关部门提前进行广泛的调查摸底,分门别建立人才库,针对性地引入、培养真正所需要的技能人才。同时,通过完善的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提速,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政企合作。放在产城融合的大格局里,为技术工人提供技能培训、困难救助、就学资助、医疗互助、文化民生等守望相助条件,能给巧匠一个可以看得见的未来,方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入行,筑牢“丽江智造”的坚实基石水到渠成。

解读智能化生产、机器代人等新风尚,具体到工业设计、技术改造等多个领域,企业面临着高端人才、技能人才的“扩张性”需求,需要多向的良性互动。诚然,从初级技工到高极技师是个相对漫长的培养过程,但当下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最为紧缺,同时也存在重学历、就业观念落后等问题。一些产业工人、技能人才出现频繁跳槽、眼高手低、消极怠工等现象,如果工作人员在职场上什么都不干,还想拿高工资,自己的精力和能力也会被慢慢消磨耗尽。

记得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创造“黑八奇迹”夺得金牌重回颠峰,女排精神不是回来了,而是有着长期的传承,核心是一种与困难死磕到底、顽强拼搏、勇于担当、团结协作的精神。有道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工匠精精”饱含对事业的热情,没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没有攻坚克难、敢于拼搏的信念,恐怕很难养成优秀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显然,丽江向“新”而行,作为时代变革的生力军, 产业工人、技能人才挑大梁、迎挑战、抓质量,社会也需克服认知偏差,走出学而仕则先等束缚,劳动光荣要成为主流价值观。

归根结底,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一脉相承,无论是职能部门,还是企业开展技能培训还需加入文明道德、礼仪礼貌等元素,形式多样、寓教于乐,不断提升职工的文明意识、道德水平、个人修养。特别是建有党组织的企业,要利用到红色景点、人生观教育等载体,以党建引领,着力抓好企业党建的平台和抓手,整合党建资源,用好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凝聚各方力量、集聚各类要素,培育精一求精的工匠精神成为全民的集体追求。多管齐下促进产业工人养成一技或多技傍身,更要有热爱、包容、友善等结合的品格,把每一项平凡工作都做得风生水起。

工作是美丽的,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也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既要提升能力,也要坚守敢为人先、奋进拼搏、重德厚义的意志品质,把自己锻造成名副其实的“金子”。否则,缺了专业、专注、敬业和坚韧,只有手艺的工匠可能半途而废,怎可能被信任、尊重而闯出一片天呢?

作者/ 王丰雨

编辑/ 秦文静

终审/ 张卫国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