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大赛】推进村民共建共治共享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光美村学“千万工程”经验,绘和美乡村为例

2024-08-16 13:42:20 阅读量12279 字数1411

近年来,光美村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总要求,紧紧围绕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切实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聚焦我村基层社会治理难点、热点、堵点,创新思路,找准载体,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光美村党总支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找到了基层治理的“最优解”,交出了基层治理的“高分卷”。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推进村民共建共治共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立足产业兴旺,打造“百花齐放”产业新格局。

为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光美村立足产业兴旺,打造“百花齐放”产业新格局。光美村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交易场所和农产品粗加工场所,为群众提供全链条服务;通过产业发展奖励机制推动产业发展壮大:结合光美村实际,积极响应上级政策,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大力宣传引导农户种植柠檬、食用菌和工业辣椒。目前光美村产业已初具规模,为后续产业发展起着试点作用。“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基础,农民腰包要真正“鼓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光美。

立足生态宜居,建设“靓丽秀美”农村新面貌

光美村立足于生态宜居总要求,充分调动村级 80 多名公益岗每周打扫沿线公共卫生,全面推行人居环境整治,营造干净整洁的光美村;通过推进户厕改造和污水处理,建立规范化厕所和污水收集池,让污水有“去处”。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快实现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兴的步伐,营造“生态宜居”的光美。

立足乡风文明,培育“移风易俗”精神新境界

为传承发扬优良乡风,光美村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完成村委会村规民约修改完善和上墙工作,摒弃陈规习,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树立模范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和好人好事,通过致富带头人、最美家庭和美丽庭院评比,发挥榜样力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着眼于农村“老与小”,以“活动”为载体,厚植文明乡风。光美村联合乡政府、驻村帮扶单位和光美小学组织了多样化的文明趣味知识竞赛及各类文体活动,从娃娃抓起,倡导“以老带小,以小陪老”,厚植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立足治理有效,构建“和谐有序”乡村新环境

光美村结合自身地域实际和工作特点,建立“红色议事会”,在党建方针引领下,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村委会与村民群众之间的联系。通过“红色议事会”为村民搭建问题反映平台,畅通村事务解决渠道,构建倾听民声、表达述求、预防风险、村民自治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治理新模式。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借助矛盾纠纷化解等相关基层事务的处理,凝聚党群合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激发村民共治共享“新活力”,提高辖区村民幸福指数。

立足生活富裕,绘就“富饶美满”生活新画卷

以前的光美村,主要响应上级政策,按照已有规划建设,但政策下到村一级,并未很好结合村实际情况,与理想的建设存在差距,比如:存在道路硬化有待完善,饮水安全亟需解决等问题。如今在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光美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议事会”效能,为村民解百忧;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强化公共服务供给;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提炼总结亮点和经验,树立先进典型,引导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民众所需为出发点,干群同心,真正实现村民“共建共治共享”;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共建“生活富裕”光美,绘就和美宜居光美。

作者/ 付会林(丽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编辑/ 秦文静

终审/ 张卫国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