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丽江市“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强化“用户思维、客户体验”的工作理念,进一步推动丽江市“数字政府”及“智慧城市”建设,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要求,我建议丽江市积极赋能建设,打造丽江市政务服务“面对面”新体验。
建议丽江市可推出“政务小站”智慧政务新模式,通过搭建全国一体化的“政务小站”共享平台,建设云政务服务大厅,以不见面、非接触、云端批的数字化方式,在丽江市各地市的村居、园区、商区、高校等地布局“政务小站”,为企业群众提供远程“面对面”政务服务,以及贴心“手把手”的全程指导,打造“和您面对面”的新型政务服务体系,真正服务百姓。
“政务小站”除了基本的“面对面”功能之外,也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全域覆盖:丽江市“政务小站”的建设思路,应立足于应用、辅助的建设方针,高速率、大容量、低延迟的优势,立体感、沉浸感、交互性的功能,能够完美复制实体窗口办事体验,群众在“政务小站”办事与亲临实体大厅窗口办事一模一样,完全身临其境,与审批部门工作人员沟通无障碍、服务无距离,是人工窗口服务的完美延伸。同时,应用的基础源于近年来丽江市网络建设的非凡提速,实现了产业园区、交通枢纽、行政办公、政务中心、大型住宅等重点区域网络的基本覆盖。随着基建的稳步推进,“政务小站”可以不断增加布点和投放数量,实现部门“远程办理”,群众“就近办事”,将政务服务的高效便利送到千家万户。而对于需进行现场核验的服务事项,丽江市应积极探索推进信息化手段辅助开展核验,可以推进承诺制审批制度。
二、个体无差别:丽江市应积极通过科学合理布点“政务小站”,将政务服务送进千家万户,让无论身处郊外乡村还是城镇中心的群众,都能无差别享受政府提供的优质服务,打造“和您面对面”的政务服务体验。同时,应兼顾特殊需求,“手把手”实时视频贴心指导,助力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问题,可增设手语坐席满足听障残疾人群众办事需求,确保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民、兜住底线、均等享有,真正做到全民无差别待遇。
三、部门共享:丽江市“政务小站”应打造“共享式”的资源整合平台,公安、市场监管、社保、税务、工商等各部门可进行同步实时连线互动,实现不同政务事项的“远程联办”、不同政府部门的“站内整合”。例如,税务局可联合市场监管局通过“政务小站”,办理个体工商户的工商、税务开业及注销联办业务,实现个体工商户办理工商、税务开业和注销登记“一套材料、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当场办结”。同时,可以结合政务服务标准化应用,通过“政务小站”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自然人和法人全生命周期等“一件事套餐”服务,真正实现“一件事一次办”,便民惠民。
四、跨城通办:通过搭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小站共享平台,无需签订合作协议、无需对接业务系统、无需梳理通办事项,在全国各地任意一个“政务小站”,即可快速实现跨城通办、异地可办。同时,应积极探索在港澳等境外地区布点“政务小站”,进一步实现跨境通办、跨国通办。以互设“政务小站”作为跨城通办事项载体,可将更多“跨城通办”的服务事项纳入“政务小站”,设置跨区域“云坐席”,如此打破地域界限和行政壁垒,开启“服务无界”的全新尝试。
五、无缝对接:丽江市“政务小站”跨系统切换还应实现“无缝对接”,解决以往数据系统升级难、对接难、整合难的问题,实现不同业务系统的无缝切换,税务、公安等垂直业务系统实现业务联办,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打破各部门的数据壁垒。
丽江市统筹全局,积极赋能技术,通过建设“政务小站”,打造政务服务“面对面”新体验,既是践行智慧城市、开拓智慧时代的民生创举,更是对技术实际运用的高质量推进,将技术实实在在运用到各类纷繁复杂的行政事务中,真正为百姓考虑,作为国内领先的政务服务思路,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对于丽江市的高质量发展必将具有跨越式的促进作用。
作者/ 彭兆柱
编辑/ 秦文静
终审/ 和丽星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