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云南农业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云端”传奇。从传统的锄头耕作到智能手机上的指尖操作,从封闭的田间地头到开放的全球市场,云南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拥抱互联网,让传统农业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数字成为新农资,科技赋能传统农业焕发新生。云南的“云端农业”并非空洞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云南的农田变得“聪明”起来。走向国际市场的斗南花卉产业,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花农能够精确控制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使花卉的生长周期缩短,品质大幅提升。闻名中外的普洱茶,通过直播,茶农不仅可以向消费者展示茶叶的生长环境、采摘过程和制作工艺,还能讲述茶文化的历史与故事,增加了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基于数据分析,还能及时调整种植品种,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有效提升了花卉的市场竞争力。据统计,疫情期间,云南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增长了近,其中,普洱茶、鲜花饼等特色产品表现尤为突出。数字技术已经悄然融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不可或缺的“新农资”,传统农业正向“新”而生。
手机成为新农具,一键直达,实现农户与用户双赢。让待字闺中的优质农货搭上网络快车,凭借小屏幕打开大市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已经从通讯工具转变为农业生产的新利器。云南的咖啡、文山的三七、丽江的雪桃等,通过直播平台的推广,迅速走红,销量激增,主播们生动地介绍产品的营养价值、食用方法,以及背后的文化故事,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买家,手机屏幕不再仅仅是信息的窗口,而是连接广阔市场的桥梁,直播带货、电商销售等新兴渠道,让云南的优质农产品能够直接触达全国乃至全球消费者,农民通过直播展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不仅增加了透明度,也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感,拓宽了销售渠道,同时有助于提升云南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
直播成为新农活传承文化,演绎现代农耕文明。云南农业的另一大特点是文化传承与创新,云南是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的农耕文化丰富多彩。如傈僳族的火草织布、摩梭人的转山节、苗族的稻田养鱼、哈尼族的梯田耕作直播成为了传播农耕文化的重要渠道,一些农民在直播中展示自己的日常农事活动,这些原本只在村寨内部流传的传统知识,现在通过直播被更多人所知,直播不仅记录了农耕过程,还解释了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和文化价值,激发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了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文旅多元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民族文化自信与自豪感。
运用云端技术,相遇于云端。云南农业现代化进程如火如荼,乡村振兴的号角早已吹响,基于现有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来看,云南农业在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应持续提升竞争力。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农业的现代化需要科技支撑,而农业大数据平台能够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帮助农民和管理者作出更科学的决策;另一方面对推广智能农业设备的应用也至关重要,云南地形多样复杂,采用适合当地特点的智能农业设备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最关键的还是要构建农产品电商和物流平台,这对于促进云南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提升云南知名度至关重要。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与价值追求。它呼吁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播,用实际行动参与到这场绿色革命中,共同绘就一幅充满浓情画意的农业图景,每个人的努力都将汇聚成推动云南向前发展的强大力量,让世界看见中国农业的无限可能!
作者/ 苏凤萍(宁蒗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秦文静
终审/ 和丽星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