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丽江融媒小记者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能拓展了孩子视野,锻炼孩子表达能力,增强与他人的交流能力,更能锻炼他们的胆量。成为一名小记者,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还有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随着活动的开展和学习实践的开展,大家的综合能力就会明显提高。

习作指导老师:赵坤玉
赵老师是丽江市融媒体中心文化旅游编辑部主任,在《丽江日报》板块从事采访和编辑工作27年,擅于新闻写作,有较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
如果满分是10分,那么这篇作文可以打到9.5分以上。文稿叙事完整,内容丰富,详略得当,段落紧凑,文字干净利落。特别是文稿标题引人入胜,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也是本次点评的所有文稿中最精彩的标题。在整篇文稿中,细致生动的句子频频出现, “这个地方就像有弹力一样”“这个动作实在是太丝滑了”等这些睿智有趣的用语,让读者眼前一亮。和烨轩同学以一个孩子的笔触将所见所听所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值得称道。不足之处是文稿主题思想还可以再进一步升华。相信通过不断的练笔,和烨轩同学在写作之路上将有所成就,成为一名写作能手。
小记者的文稿字体工整,叙述清楚,简洁明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实属不易。但文稿存在主题不突出,详略不当等问题,在写作中,多鼓励孩子观察细节,多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去描写各种细节,如演出中的某一个小场面,演员的表情动作等,在细节上集中笔墨,突出主题。
小记者这篇作品图文并茂,足见杨嘉瑞同学的用心和细心。从文章内容来看,整个演出过程,杨嘉瑞同学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而且是用心去想了。对于本次参加活动的大多数小记者来说,并不一定了解“革囊渡”指的是什么,但是在这篇文稿中,杨嘉瑞同学通过用心的倾听,写道:“蒙古人把羊皮做成袋子,增加浮力渡过金沙江。”让读者对“革囊渡”一目了然。"听人言、观人行、说自己的话、想自己的事”,这是习作的重要方法之一。全文叙述自然生动,结构紧凑、重点突出、内容具体、详略得当,让读者仿佛来到了演出现场,不愧为一篇佳作。
建议,文稿内容可更丰富、文字可再生动。关于场景的描写显得有些弱化,如员们在马背上做着许多高难度的动作这部分还在充实和完善。
蒋静琪小同学的文稿主题突出,短小精悍, 选取了在观看表演中,最打动自己的一个场面,完成一篇一事一议的小作文,表达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为蒋静琪同学点个赞!这样的作文形式,不仅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也能够让读者从中获得新的视角。但是文稿在表达方面还不够顺畅,语言和词汇还不够丰富,相信通过多阅读、多表达、勤练笔,蒋静琪同学在写作上将有更多的收获。
文稿简洁明了,叙述清楚,结尾写得有力量,让文章有所增辉。不足的是内容不够丰满,从逻辑结构和遣词造句来看,显得有些草率。在以后的写作中,从观察上多下功夫,不仅是用眼去看,还要用心去听,取得更大的进步。
习作指导老师:张小秋
张老师在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丽江日报》板块,从事一线采访和新媒体编辑工作18年,擅于新闻写作,有较丰富的采编经验。
从本次小记者活动文稿来看,大部分小记者描述的是表演的场景,而这位小记者的特别之处在于,他向读者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勇敢的纳西族女性征战的故事。虽然在叙述上显得拙嫩,但是可以看出这位小记者在演出现场非常用心。如果善于“讲故事”,写作就会变得简单起来。但是文中错漏字较多,有些句子的结构和连贯性不够流畅,完成稿件后,一定要认真检查核对哦。
小记者以充满现场感的倒计时作为开头,一下就把读者拉进了演出的热烈氛围中,为文章增添了趣味与动感。文章层次清晰、语言流畅,既有现场实景的描写和对背景知识的介绍,也难得地捕捉了观众对演出的反应,使短短的文章呈现了尽可能多的内容。但结尾稍显生硬,若能增加一些小作者观看演出后的所感、所思、所悟,文章的主题将会进一步凸显,主旨思想也将得到升华。
这篇小作文结构完整,内容丰富,有现场描写、有心理活动,是一篇不错的叙事作文。建议小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继续改进,第一:有些描述不够准确,比如“令人滔滔不绝的千古情表演”,文章里的“涛涛不绝”不准确,可以改为赏心悦目之类的。第二。文中语句还需进一步理顺,比如剧情中关于两个女儿的部分,还是描述不清楚。第三:文中还有一些错别字,希望下次写作时能够避免这些错误,写出更精彩的作文。
陶妙瑾小朋友的作文短小精干,言简意赅,语言简洁,表述清晰,很有个人风格。但是,这篇小作文前面部分铺垫内容很丰富,而后面对作文的主题《革囊渡》演出本身着墨却不够,有一点主次颠倒的感觉。如果加上精彩的现场描写和内心感受,就是一篇不错的小作文了。
木思璇小朋友的作文清楚地记录了小记者团去猎鹰谷游玩的一天,全文行云流水,逻辑清晰、文字功底不错。但整篇作文稍嫌记流水账,平平道来,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建议详细描写观看《革囊渡》表演的环节,作为文章的高潮部分。
杨凌杰小朋友的这篇作文非常不错,流畅清晰地记录了跟随小记者团去观看《革囊渡》表演的经历,行文流畅、逻辑清晰,对《革囊渡》表演的剧情、演员表现、现场画面等都进行了精彩的描写,现场感跃然纸上,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最难得的是文章末尾还带出了小作者的观后感,将主题进行了升华,为你点赞,棒棒的!
林九溶小朋友的作文从现场观看《革囊渡》表演的经历,追溯了800年前忽必烈南征的历史,又延伸到民族文化交融交流的深层次内容,立意高远,非常难得。但文章的逻辑有点混乱,建议在写作时由浅入深,抛砖引玉,一气呵成。
汤云锋小朋友的这篇作文现场描写细节满满,非常传神,让读者通过文字仿佛已经身临现场。但文章一开始没有交代事件的前因,读起来让人摸不着头脑。切记下次写作文时,最重要的是要在导语就交代好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哦。
张子文小朋友,一年级就有这么顺畅的文字表达能力,非常棒,未来可期。
采编:杨 敏
责编:李 婧
终审:李 霞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