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大赛】互嵌互融齐发展 同心同向共繁荣

2024-08-23 23:27:13 阅读量8412 字数1366

在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要打造各民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新载体,持续巩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让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娇艳绽放。

产业互嵌激活“新引擎”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拓宽民族地区“两山”转化通道,聚力打造一批“同心共富”特色项目,促进民族地区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双增收,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绿色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凝聚民族地区发展的“动力源”,积极探索党组织引领下联农带农新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把群众组织起来、把资源整合起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要激活民族地区发展的“新引擎”,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产业、文化等特色资源,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体验项目,并充分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技术传播特色文化、销售农特产品,争取带动村集体经济再上新台阶,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文化互嵌奏响“新乐章”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始终掌握民族团结的动脉,让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更加有形有感有效。创新发展业态,激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合力。要挖掘保护多元的民族文化,积累底蕴增进文化认同,同时积极搭建各民族文化对外交流的窗口和舞台,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民族节庆为契机,通过展示、展览、体验、互动等多种形式,展示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并以系列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打响文化品牌,促进民族文化互动交流,筑牢民族团结进步根脉。深化文化认同,夯实各民族精神力量之魂。要把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要在“大杂居、小聚居、彼此交错杂居”的互嵌式生活格局上,创新方式方法,发挥“以文载道”功能,拓展文化内涵、丰富文化活动,增强各民族文化自豪感,把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到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发展互嵌打造“新家园”

多元文化为建设美美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了内生动力,在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各族群众在共同开拓、耕耘、奋斗的土地上,共建共享共繁荣。要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强力推进“产业之城”“活力之城”“宜居之城”“幸福之城”的建设,着力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要以社区、村组等为单位,搭建起互帮互助、交往交流的平台,促进各族群众互赠共乐,团结和谐、守望相助;要打造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带动各族群众共同发展,共建美好家园;要推动党的民族工作与社会治理有效衔接,推进参与式治理,激活互嵌式“共事”“共享”;要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融入日常,让一项项民心工程、一件件惠民实事擦亮互嵌式幸福底色。

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措并举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开常盛,民族同心圆越画越大。

作者/ 何官池(华坪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秦文静

终审/ 和丽星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