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南,开放赋。开放包容一路向“新”,是云南生活的真实写照。两千年前“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见证了商贾往来、文化融合的画卷。而今,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古老通道焕发新生,云南再次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节点。在新中国成立七十五载之际,云岭大地正奏响着崭新乐章。
COP15、南博会、腾冲科学家论坛、全球华商聚云南等活动,让云南“朋友圈”日益扩大。随着时代发展,红土地焕活了古代贸易的繁荣与文化的交流;记录了滇越铁路、滇缅公路对外开放的历程,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云南与世界相连的纽带。
一、文化发展,“新”花绽放
文化发展一路向“新”,构建多姿多彩云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世人心中向往的美好。
(时隔十余年,2024年8月5日,丽江大研纳西古乐门票再次全部售罄。 和萱 摄)
新时代,云南民族文化绽放出新光芒。丽江纳西古乐通过数字技术记录与网络传播,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全球听众领略到古老音乐的韵味;楚雄彝族火把节融合了现代元素吸引了年青一代的参与,让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的活力;普洱民族团结故事借助现代舞台剧的表现形式,生动演绎着民族团结的力量与美好。
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的交融,创造出既具民族特色又契合现代审美的新文化。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随着文化发展一路向“新”,云南生活将更多的“诗与远方”变得触手可及独具韵味。
二、对外开放,“新”路敞开
对外开放一路向“新”,建设开放包容云南。能否将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地缘、机遇和政策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和竞争优势,关键在于持续建设开放包容彩云南。
(2024年,中老铁路货物运输覆盖12个“一带一路”国家,成为联通内外、辐射周边的国际物流黄金大通道。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供图)
中老铁路顺利通车,陆地边境口岸开放推进有序,云南秉持解放思想、开放包容的理念,不断厚植开放优势,积极拓展发展空间。与老挝、越南等周边国家交流合作日益深化,成功打造了云南沿边开放经济带,跨境经济合作区和边境贸易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新态势。
中国-南亚博览会、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等国际活动,吸引了全球目光,促进了不同文化与经济的交流互鉴,成为国际合作的热门之选。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云南必将紧握包容开放新“抓手”,成为陆上经济“纽带”连接中国与东南亚乃至世界的重要“桥梁”。
三、产业变革,“新”力崛起
产业变革一路向“新”,铸就可持续发展云南。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开放包容的理念为产业变革提供了广阔空间。
(2024年,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在全国首创跨境“淘电”模式,被总结为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制度创新案例。 张强 摄)
新兴产业领域,云南以开放的姿态拥抱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机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人才,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数字经济领域,与沿海发达地区发展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创新;能源转型方面,与周边国家开展能源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传统产业领域,鼓励企业引入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展望未来,产业变革一路向“新”,必将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向“高速路”。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向“新”而行,乘“势”而上,是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群众实现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举措,全力推动文化、开放、产业三大要素一路向“新”发展,加快培育新动能,在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攀登新高峰,在共建云南美好生活征程中发挥新力量,以长风破浪的气势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的新篇章。
作者/ 和黎(丽江市委网信办)
编辑/ 秦文静
终审/ 和丽星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