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大赛】“ 四个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2024-08-24 22:33:34 阅读量9385 字数1721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关键是学深悟透“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理念方法,我们各地可以学习借鉴,但不能生搬硬套。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所办之事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才能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近年来,永胜县片角镇通过做好“ 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 与”三篇文章,致力于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动起来,推动群众从“ 要我干” 向“我要干”转变,实现了“党群同心、众治共享”目标。

党建引领、群策群力“一条心”

实行“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将 105 个村小组党支部细化成整治网格,由党 支部、保洁员、护路员包片负责,将区域内的群众组织起来, 把各方资源调动起来,共同参与乡村建设 ,广泛组织群众开 展卫生评比,开展“红黑榜”评比,推动各村争先创优、各户比学赶超。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人居环境整治 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村组和道路沿线清理卫生,切实把 党和政府的贴心服务落在实处,真正把党员模范作用转化为实际成效,与群众一起清洁环境、扮靓美丽乡村。通过广泛组织发动,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不断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优势。

规划先行、群众路线“一总纲”

把“农民所需的”和“政府要做的”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完成全镇8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入库,做到发展有 遵循、建设有抓手。借助滇中引水、高速公路建设等重大项目,和美乡村、发展产业促增收(设施类)建设等乡村振兴 项目,统筹谋划考虑人畜饮水、道路修建、产业发展、村庄美化等工作,把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找出来,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做好什么,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产业发展、三产融合“一体抓”

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势,积极探索“ 支部+合作社+农户” 的产业发展模 式,带动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实现户均增收 2015.3 元,增加村 集体收入20余万元。大力发展石榴红、沃柑黄、葡萄绿水 果产业“三色”经济,种植面积分别突破2.3万亩、1.5万亩、0.5万亩。培育温泉康养产业龙头企业2家 ,发展温泉经营主体17家,以温泉经济带为引领,每年吸引楚雄、大理、丽江等各地近15万人次游客慕名而来,产业带动周边村组果蔬采摘、乡村民宿等业态发展。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与冷链仓储物流、温泉旅游业互补互促的三产融合产业,探索建设集“高原 特色农业+冷链物流加工”“ 温泉康养+采摘体验”“观光休闲+ 商务交流” 于一体的示范产业,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 售、餐饮、休闲以及温泉旅游业有机融合,真正建成产业、 形成集群, 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效益。

乡村建设、基层治理“一张图”

建立“党委统筹、政府主导、专班推进、挂图作战、村组整治”的推进机制,对基  础薄弱村,从头抓起、稳步推进,以污水分散式收集处理、厕所无害化治理、垃圾收集清理为目标,达到“ 一眼净”,全镇5个行政村完成污水治理,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76.09%,垃圾处理设施自然村覆盖率达100% 。对于基础条件较好的村,依托优势、综合提升,逐步实现污水百分百收集、垃圾百分百清运、户厕百分百改造、道路百分百硬化5个百分百目标。坚持“ 五治融合” 基层治理格局,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将环境卫生治理、社会治理纳入村规民约,完成辖区村小组村规民约修订,深入整治高价彩礼、厚葬薄养、 铺张浪费等行为。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做到统一指挥、一网统管、联动反应。真正做到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治理一起抓,软件硬件同步提升,塑型铸魂全面推动。

最快的脚步是“坚持” 。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经验,就要坚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未来,片角镇将锚定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棒接着一棒跑, 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作者/ 严国文 何艳红(永胜县片角镇人民政府)

编辑/ 秦文静

终审/ 和丽星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