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制改革新蓝图
在新征程上谱写丽江改革新篇章
——《中共丽江市委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丽江实践的实施意见》解读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中共云南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24年8月21日,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丽江市委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丽江实践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全市未来5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丽江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落实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和省委改革工作要求,推出2000余项改革方案,推进100余项改革试点,全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248.8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671.7亿元,年均增长8.1%,人均GDP从19661元增加到53998元,增长2.8倍;城镇化率从35.17%提高到50.4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4%、9.9%,分别是2013年的2倍、2.7倍;农业总产值从74亿元增加到152.6亿元,增长2.1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从108亿元增加到331.3亿元,增长3倍;2023年旅游接待人次突破6800万、增长3.3倍,旅游总花费突破1300亿元、增长4.7倍,旅游人均消费排全省第一,全市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良好局面。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丽江最基本的市情,推进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难题。丽江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抓住改革再出发的重大机遇,增强谋改革、推改革、促改革的意识和能力,以改革解难题、求突破、促发展。在此背景下,市委召开五届六次全会,对标落实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省委改革工作要求,紧扣丽江市情,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丽江实践需要破解的突出问题,研究出台《实施意见》,确保党中央、省委改革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在丽江落地落实,确保全市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在目标设定上,《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省委的改革目标,结合丽江实际,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对二〇三五年改革目标提出定性要求,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改革任务。在总体思路上,围绕丽江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和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乡村振兴示范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三大定位”建设,把握“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鲜明特征,明确丽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构建改革攻坚“1+3+9+5”体系架构,“1”就是围绕“3815”战略发展目标改革攻坚;“3”就是围绕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乡村振兴示范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三大定位”建设改革攻坚;“9”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深入实施发展壮大资源经济、发展壮大园区经济、发展壮大口岸经济、健全高水平对外开放机制、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推进国资国企和民营经济改革、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九大改革攻坚行动;“5”就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抓实教育科技人才、文化、民生和社会保障、民主和法治、党的建设和纪检监察五大领域改革攻坚。在改革任务上,把党中央《决定》和省委《意见》精神贯穿《实施意见》始终,突出丽江改革需要,围绕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谋划安排300余项重要改革举措。到二〇二九年,完成《实施意见》提出的改革任务。
《实施意见》注重系统集成、注重改革实效,把党中央《决定》和省委《意见》明确的目标任务实体化、具体化。除引言和结束语外,由3大板块、10个部分、51条构成。引言主要阐明出台《实施意见》的目的。第一板块为总论,包括第一部分,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丽江实践的思路、原则和目标予以明确。第二板块为分论,包括第二至第九部分,共47条,对推进“三大定位”建设、实施经济领域九大改革攻坚行动和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文化体制机制、民生和社会领域体制机制、民主和法治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部署。第三板块为第十部分,共4条,就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化纪检监察工作机制改革、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完善改革推进落实机制作出部署。结束语主要是提出号召。《实施意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围绕丽江“三大定位”建设和党中央、省委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系列决策部署来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300余项重要改革举措,努力走出彰显丽江辨识度、体现丽江贡献度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聚焦推进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从健全旅游发展工作机制、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打造文旅产业升级版、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壮大旅游经营主体、提升旅游智慧化水平、推进文化旅游开放发展、健全完善旅游市场秩序监管长效机制八个方面提出31项重要改革举措,坚持用更高的标准、更优的机制,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推出新产品、提升新颜值、形成新合力、作出新贡献,推进丽江旅游由观光型向康养型、古城雪山游向全域游转型,全产业链重塑丽江旅游,推动丽江旅游继续走在引领示范最前沿,全力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聚焦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巩固强农惠农富农长效机制、健全新型城镇化体系、优化土地要素配置五个方面提出53项重要改革举措,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顺应人口流动趋势,完善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统筹好中心城市、县城、城镇、乡村发展,加快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聚焦推进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从健全生态文明基础保障机制、完善“一江两山三湖”(金沙江,玉龙雪山、老君山,泸沽湖、程海、拉市海)治理机制、打造绿美建设全省标杆、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六个方面提出27项重要改革举措,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完善让生态变好的机制,让丽江的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探索让生态变现的路径,加快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以生态的“含绿量”成就发展的“含金量”。聚焦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从发展壮大资源经济、发展壮大园区经济、发展壮大口岸经济、健全高水平对外开放机制、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推进国资国企和民营经济改革、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九个方面提出77项重要改革举措,打通制约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难点堵点,持续激发发展活力、挖掘发展潜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建立具有丽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跑出丽江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聚焦推进创新型丽江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创新、人才引领驱动,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科技改革创新、强化人才战略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四个方面提出31项重要改革举措,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部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丽江实践。聚焦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从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健全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三个方面提出23项重要改革举措,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市。聚焦推动改革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从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深化收入分配改革五个方面提出33项重要改革举措,坚持在改革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利民之策、惠民之举推动民生福祉更有质感,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聚焦推进法治丽江建设,从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深化法治丽江建设、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强化公共安全治理、提高民族宗教事务治理水平、健全维护国家安全体系七个方面提出50项重要改革举措,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发展丽江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平安和谐的良好局面。聚焦提升管党治党能力,从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化纪检监察工作机制改革、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完善改革推进落实机制四个方面提出23项重要改革举措,推进各领域党的建设质效全面提升,增强各级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能力,确保丽江改革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行稳致远。
改革开放以来,丽江各族干部群众以敢为人先、披星戴月、创造奇迹的精神,攻克了许多难关险阻,取得了许多历史性成就。这种鲜明的改革精神标识,是从丽江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中开出的精神之花、结出的精神之果。我们要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传承好、弘扬好敢为人先、披星戴月、创造奇迹的丽江改革精神,坚定信心、团结拼搏,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丽江实践取得更大成效,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丽江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通讯员/胡绍华
责编/和润黄
校对/和晓华
二审/钱 磊
终审/谭元怀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