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街道拉马古社区位于古城区东北部,距离城区30公里,耕地面积788亩,人均占有耕地1.5亩左右。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和马铃薯为主,养殖业以养鸡、牛、羊为主,经济作物有核桃、苹果、青梅等,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下辖拉马古、妹罗、鲁准罗、阿念果、怒宏伟5个居民小组,有纳西、傈僳等民族,户籍人口共143户508人。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公司)(以下简称为古管局)对拉马古社区的定点帮扶,让社区变了样。
探索发展菊花产业 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金秋时节,位于古城区文化街道办事处拉马古社区鲁准罗小组的菊花种植大棚里,7000余盆菊花含苞待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花香,近2000盆的木香叶片肥厚、青翠欲滴,村民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正在大棚里打理这些花卉。
位于古城区文化街道办事处拉马古社区鲁准罗小组的菊花种植大棚。(供图)
据拉马古社区党支部书记和永胜介绍,社区今年新引进了20多个菊花品种,在古管局的大力帮扶下,采用订单生产方式进行种植。据悉,社区种植的近6000盆菊花和1500盆木香将在今年的丽江古城菊花节展出。
位于古城区文化街道办事处拉马古社区鲁准罗小组的菊花种植大棚。(供图)
“这是第一年试种,社区发展产业的劲头很足,经过精心管护,80%以上的菊花成型了。今后会把菊花种植当做一项重点产业来抓,不断改良技术。”社区菊花栽培技术员程康华说。
9月15日,古管局派驻拉马古社区的工作队员在古城忙碌着,他们用从社区运送来的菊花装点布置着古城的大街小巷。
拉马古社区的菊花在丽江古城展出。(供图)
“每天都有1200多盆菊花运到古城进行布展。今年古管局在产业帮扶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希望拉马古社区明年再接再厉,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种出更优质的菊花。”驻社区工作队长卜文雄说。
拉马古社区的菊花在丽江古城展出。(供图)
始终坚守初心使命 加大定点帮扶力度
走进拉马古社区鲁准罗居民小组,村道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门前路灯林立,风景优美。村里党员活动中心、村史室、篮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呈现出一幅景美人和的乡村新画卷。
“这几年,村里一直得到古管局的帮扶,家里的房子是新修的,接了自来水管,交通也很方便。今年,我在菊花基地里打工,在赚钱的同时,还不耽误照顾家里老人,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村民和丽星说。
自脱贫攻坚以来,古管局完成了移民搬迁安置帮扶,篮球场改建、鲁准罗新村机耕路建设、妹罗小组挡土墙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帮扶,常态化开展基层党建、产业发展、教育扶持、消费帮扶等,极大改善了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帮扶资金规模累计达300余万元,整个社区面貌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定点帮扶过程中,进一步激发搬迁群众的内生动力,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通过周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倡导城区就近就业、公益性岗位开发等方式推动转移就业,努力确保搬迁群体“稳得住、能致富”。2023年,拉马古社区脱贫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达2.5万元,同比增幅为20%。
因地制宜盘活资源 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为解决拉马古社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不强等问题,古管局配合社区进一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聚焦“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和强链补链,切实帮助社区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拉马古社区依托植被覆盖率高、交通通达等优势,对原建档立卡户实施牛羊品种改良技术帮扶,有效带动搬迁户发展生态养殖产业。2023年,采取“合作社+企业+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发展林下土鸡养殖。目前,全社区共养殖生态土鸡20000余羽、本地山羊1260只、牛100多头;在每年户均扶持5包复合肥的基础上,2020年结合农户意愿给予青梅苗木的扶持,积极动员搬迁群众在老村继续巩固发展易于管理的经济林果种植。目前,全社区共种植核桃4000亩、青梅240亩、油橄榄105亩、林下魔芋150亩;2022年,扶持资金9万元对鲁准罗老村机耕路进行了修复,解决了群众林果种植采摘运输方面的难题。
自定点帮扶拉马古社区以来,通过“以买代帮”的方式动员干部职工购买社区群众的农特产品,以消费扶贫助力社区产业发展,平均每年不低于10万元的规模,为搬迁群众的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信心。
通讯员/木华栋
责编/和真羽
二审/李琳瑛
终审/谭元怀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