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晚,第34届“飞天奖”、第28届“星光奖”获奖结果公布。两大奖项中,云南出镜率很高。
“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名单上,由云南省委宣传部、华策影视集团联合创作生产的《去有风的地方》榜上有名,在云南取景拍摄的电视剧《漫长的季节》同样位列其中。
“星光奖”获奖作品中,《山水间的家》荣获优秀电视文艺栏目奖,《寻古中国》荣获优秀电视纪录片奖,两部作品里都有满满的云南元素。
云南为何重视影视文化产业?云南影视何以“飞天”?今天,云新闻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从影视拍摄的视角看,云南是“天然摄影棚”。
看“天时”,从红河谷底到卡瓦格博峰,900多千米的直线范围内,云南完成了“从海南岛到黑龙江”的气候变化。
看“地利”,云南这片土地几乎囊括了除海洋和沙漠之外的所有地形地貌,影视拍摄总能在这里找到想要的自然风光。
看“人和”,云南涵盖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生活场景等类别的取景地,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入滇剧组的拍摄周期、提升了拍摄效率、降低了拍摄成本。
天时地利人和齐备,云南本身就对影视制作团队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文山普者黑,《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取景地 曾钟滔 摄
从剧本创作看,云南是丰富的“创作素材库”。
影片《五朵金花》《阿诗玛》呈现的云南少数民族故事,调动了中国现代电影艺术家的文化创作热情。
近几年,云南的咖啡文化和脱贫故事在《一点就到家》中得到生动展现;西南联大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则为《战火中的青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燃灯校长”张桂梅的故事,通过《我本是高山》感动了无数人,9月10日电视剧《山花烂漫时》励志开播。
这些以云南为蓝本的故事,正是这片土地上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些“素材”,是云南影视发展的沃土,也是等待深度挖掘和精彩呈现的宝藏。
二
一个镜头足以吸引观众前往拍摄点打卡,一段剧情就能引起观众的关注和思考……不可否认,影视剧作为当代社会受众广泛的主要娱乐方式,对社会和观众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当前,云南省正积极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IP,如何将云南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族文化、悠闲的生活方式乃至云南人的精气神,用大众更喜爱的方式推介出去,影视创作大有可为。
凤阳邑村有风小院 资料图
《去有风的地方》就是一个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融入影视创作的经典案例。该剧通过讲述主人公在云南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云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故事,既受到观众好评,又得到“飞天奖”认可,成为云南文旅融合的典范。
云南为影视创作者准备了取之不尽的天然摄影棚、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启迪灵感的创作氛围和宽松优越的创作环境。
一部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加之“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魅力加成,同样可以实现市场口碑双丰收。
用镜头语言讲述云南故事,共建共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云南与影视剧创作最好的关系,便是当下的“双向奔赴”。
三
云南既然是“天然摄影棚”,不妨更进一步,打造完整的影视产业链条,建设全国一流的影视产业基地。
要做到产业聚集,除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基建外,影视文化产业链的齐全也至关重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全国影视产业的标杆横店为例,无山水之奇、资源之胜,却凭借各种配套齐全,服务效率优化,捧起了文化产业的“金饭碗”。从立项审片、拍摄制作、产权交易、产业孵化、人才培养的全体系支撑,到场景搭建、道具制作、设备租赁、演员中介、餐饮住宿、娱乐设施等全产业链配套,实现了从造景卖景的影视拍摄基地,向产业链齐全的影视产业基地的转变。
近年来,为加快推进云南影视业发展,云南省委宣传部高位推动,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和工作专班,以“一剧一策”方式,向剧组提供“一站式”“保姆式”“定制式”服务。
今年1月,由云南省委宣传部牵头编制的《云南影视拍摄服务指南》正式印刷出版,为入滇剧组提供了一部“留得住、带得走、用得上”的工具书。
同时,云南持续打造“云南影视”智慧服务平台,探索建设“艺术家第二居所”,依托各地文化产业基地(设施)和文旅新业态,为入驻艺术家提供办公、住宿、创作等系列配套服务,形成“文化基地+创意园区+人才高地”集聚效应。
……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正推动云南从“天然摄影棚”向影视创作“梦工场”转变。
七彩云南,是无数人“诗的远方、梦的故乡”。这个“梦”,也可以是“造梦工厂”的“梦”。在“追梦”的过程中,相信云南影视还将不断“飞天”。
云南日报-云新闻出品
策划:谢炜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赵婷婷 陈创业
审核:黄佳伦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