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陌上秋,喜看稻菽千重浪。秋分时节,永胜县三川坝4.23万亩的水稻进入成熟期,一望无际的稻田里,稻穗低垂,稻浪翻滚,田间稻香四溢。种植户正抢抓晴好天气,驾驶着收割机,穿梭在金黄稻田之间收割水稻。
永胜三川镇金色稻田奏响“丰收曲”。(杨波 摄)
向土地要“产量”
作为云南省24个商品粮基地县之一的永胜,素有“滇西北粮仓”之称。2024年全县水稻栽插9.35万亩。近年来,永胜县围绕着“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产出更多的粮食,让种植户的‘钱袋子’越来越充盈;如何促进传统农业向高层次形态的现代农业转型;如何把农业产业做成有干头、有赚头、更有奔头的产业”,不断探索、不断攻坚,探索着一条粮食高产创建之路。
“今年三川种植水稻4.23万亩,预计产量2.96万吨,产值 1.18亿元。”三川镇副镇长叶进华告诉记者,秉承“将高产打到农户地里”的理念,三川镇围绕“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的目标,通过选好种、育好秧、插好禾、施好肥、收好谷、储好粮等种地“六部曲”,让“粮田”变“良田”照进了现实,让愿意种粮、专业种粮的人多种粮、种好粮,让在外打工的人安心打工、多挣钱,全镇农业增产、农民增富、集体增收的多赢格局正在形成。
三川镇是永胜的粮食主产区,也是全县最大的水稻集中连片种植区,要种好粮,作为农业“芯片”的良种必不可少。
金灿灿的稻穗铺满田野。(丽江融媒记者 李映芳 摄)
三川优质米“滇屯502”日照时间长,口感好,风味佳,以其营养丰富、润滑柔软、香甜可口、冷不回生而久享胜名,一直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同时成熟时间较早,市场优势明显。中洲村委会的罗伟云,流转了村里600多亩土地,连片种植“滇屯502”水稻。“镇村干部为我家提供全方位服务,农技人员每周主动上门,指导病虫害防治 、水稻高产栽培等方法。我想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延长水稻种植的产业链。”贴心的服务加上政策的鼓励,让罗伟云的种田事业发展顺利,他的创业信心更足。
“2024年,三川镇从党政同责抓落实、政策扶持稳面积、保护耕地提产能、组织服务增效益等四个方面来稳定粮食生产,扶持本地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参与粮食种植,鼓励高素质人才从事粮油生产,着力打造一支‘有技能、懂管理、善经营’的优秀种粮队伍。”叶进华说。
“水稻种植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农业机械化覆盖率,能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大大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永胜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股长杨德生说,水稻种植产业能取得这样的成效,除具备适宜的光热水土资源外,得益于党委政府多年坚持推广普及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着力实施绿色高产高效促进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
据了解,2024年,永胜县水稻主产区集中打造水稻单产提升示范面积达23000亩,建设优质示范区18100亩,创建绿色高质高效示范样板4900亩。
向“良技”要增量
三川镇稻田里,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来回穿梭,割稻、脱粒、粉碎稻草……一气呵成,金黄的稻谷随着收割机的管道倾泻而下。
三川镇稻田里,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来回穿梭。(杨波 摄)
“600多亩水稻,使用联合收割机收割稻谷20天左右就能收割完,费用每亩大约130元。相比人工收割,每年节约不少人工费,还省时、省力、省心。”说起县里推广机械化种植的好处,罗伟云滔滔不绝,这几年种植水稻的大户增多,多采用机械化操作,流水线上播稻种,秧盘育秧,栽秧用插秧机,打药用无人机,耕田用拖拉机,收谷用收割机……现在,老百姓种田越来越绿色、高效了。
“土壤的改良、高产优质品种的选育、实用增产技术的推广、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档升级等,让种粮的效益在农业科技的推广运用中得以不断增长。目前,全镇机耕、机耙、机收率达95%以上。”叶进华向记者介绍道。
“先进的机械很重要,选对品种、科学管理也很重要。”提起科学种田,罗伟云深有感触,从品种选择、合理密植、机抛机插,到精准施肥减氮、适度规模经营,每一环节都要做到精细管理……
在粮食种植的每个关键时期,在三川镇的田间地头,都活跃着多路农业技术指导小组。他们给土壤测温,察看墒情,指导种植户做好田间管理,送技术、送服务,为农民种出增收粮开具科学“处方”。
叶进华表示,三川镇将继续依托市、县农科技术支持,从品种、育秧、移栽、施肥、收割、储量等生产环节入手,聚焦单产提升的薄弱环节,夯实粮食“压舱石”,为“滇西北粮仓”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贡献力量。
平地、播种用上导航,打药施肥用上无人机,田间地头,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三川镇的农民与时代共频,新科技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强力助攻。
记者/李映芳 通讯员 王亚梅
责编/和润黄
二审/李映芳
终审/张卫国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版权声明】本页面所涉及的任何资料的版权均属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页面的任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