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提升到战略高度。近年来,我市以深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主载体,以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村居民稳定增收为主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绘就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繁荣景象。 走进古城区文化街道拉马古社区鲁准罗居民小组,光滑的柏油路贯穿松林间,清冽的自来水接通到户,灰瓦白墙的新房错落有致,连片的温室大棚分外惹眼,村史馆、路灯、篮球场、活动中心一应俱全。
9月27日,记者拍摄的鲁准罗新村航拍图。(赵凤铭 摄)
据古城区文化街道拉马古社区鲁准罗居民小组组长雷德岗介绍,以前的鲁准罗老村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地质灾害相对频发、通讯不畅,居民居住难、出行难、看病难、上学难。9月27日,记者拍摄的鲁准罗新村航拍图。(赵凤铭 摄)
2016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挂联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党员和群众的顽强拼搏下,鲁准罗居民小组改变“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现状,搬出大山、新建家园,党群合力“挪穷窝”。
“2016年,在党委政府的深切关怀下,整村迁移至鲁准罗新村。自那时起,着手建设民居、道路、花坛。经过数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打造出了如今的鲁准罗新村。”雷德岗说。
9月27日,记者拍摄的温室大棚航拍图。(赵凤铭 摄)
古城区文化街道拉马古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和永胜表示,迁至新村后,原村土地全部种植发展青梅、核桃及林下魔芋等产业,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守劳动力以养殖为主,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目前,村集体经济尚显薄弱,但在古管局的扶持下,引进了菊花种植,助力集体经济壮大。今年试种7000盆菊花,销售额已达135000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也从过去的几千元增至20000余元。
9月27日,记者在鲁准罗村拍摄到的羊群。(赵丽军 摄)
如今的鲁准罗居民小组已经华丽蜕变,成为令人向往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鲁准罗居民小组的巨变,是新时代全市农村社会变革的生动缩影。玉龙县白沙镇玉湖村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农民变股民、村庄变景区、田园变乐园”,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的“三位一体”发展之路。9月13日,记者拍摄的玉湖村航拍图。(赵凤铭 摄)
玉龙县白沙镇玉湖村依托独特的山水风光、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等禀赋资源,抢抓乡村旅游大机遇,开展全民参与的生态观光旅游服务,形成了以玉湖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村民参与经营旅游客栈、餐饮、购物为辅的旅游产业格局。2023年,全村接待海内外游客近60万人次,旅游收入4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2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00元。 9月13日,记者拍摄的玉湖村航拍图。(赵凤铭 摄)
据玉龙县白沙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和佳惠介绍,我们从人居环境改善着手,成立了环卫公司,推行环卫公司化运营模式。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和村组党员、群众的积极参与,以投工投劳方式开展绿美庭院建设,以及房前屋后小花园、小菜园的建设,旅游产业发展因此更为高效、快速。
玉湖村作为全市“2+6”乡村振兴示范点,近年来,通过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强化基层治理,闯出一条“民族文化变真金白银、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乡村振兴新路子,更是成为了全国乡村振兴的典范。截至目前,全市“2+6”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累计建成项目106个,完成投资31.32亿元。试点村镇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平。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版权声明】本页面所涉及的任何资料的版权均属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页面的任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