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亩产鲜云当归1286.16千克,亩产值可突破1万元。” 这是11月10日专家组在丽江市玉龙县黄山街道南溪社区云当归规范化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成果推介会给出的结果。

11月10日,云当归规范化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成果推介会在黄山街道南溪社区举行。(丽江融媒记者 和世民 摄)
据了解,今年,云南省农科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创新团队依托云南省科技厅乡村振兴科技专项项目“道地药材云当归、滇重楼规范化种植技术集成示范”和丽江市农业农村局“丽江现代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项目,联合大理俊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丽江山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家企业,在云当归道地药材主产区玉龙县黄山街道南溪社区、太安乡吉子村、龙蟠乡新尚村等地推广云当归漂浮育苗规范化种植350亩,并在南溪社区建立云当归规范化种植技术集成示范地。
11月10日,在黄山街道南溪社区,专家组正在对云当归进行测产。(丽江融媒记者 和世民摄 )
11月10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联合大理俊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丽江山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南溪社区举办云当归规范化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成果推介会。当天,丽江市科学技术局邀请南京农业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及丽江市、玉龙县相关部门专家组成专家组,对黄山街道南溪社区云当归漂浮苗规范化种植地进行田间现场测产。专家组实地考察了南溪社区的云当归规范化种植技术集成示范地,依据田间测产相关要求,采取对角线三点取样法,现场实际采挖3个样方进行测产,每亩实收鲜云当归1764.28千克,扣除杂质27.10%,折合亩产鲜云当归1286.16千克。
11月10日,在黄山街道南溪社区,专家组正在对云当归进行测产。(丽江融媒记者 和世民 摄)
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高山药用植物创新团队首席陈翠介绍,在丽江南溪等地采用的云当归规范化栽培技术,包括漂浮苗育苗技术、规范种植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通过以上技术的应用,实现了高海拔地区漂浮苗1年期栽培采收的品质和产量。同时,还保护了现有土壤等环境条件,实现农业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今年,我开始种植云当归,经专家组测产,亩产可达1.4吨,亩产值突破了1万元。”玉龙县黄山街道南溪居委会旦都居民小组组长和尚贤说。
11月10日,在黄山街道南溪社区,村民种植的云当归喜获丰产丰收。(丽江融媒记者 和世民摄 )
据大理俊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雪峰介绍,该项目采用“龙头企业+产地公司+科研+药农”的种植模式。企业提供种子、种苗、地膜、化肥等生产资料并订单收购。农户只需投入土地、劳动力。项目获得了产量高、品质高、产值高,种植成本和风险低、产品农残低的喜人成效。丽江山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宁显琪表示,在今年示范种植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明年公司将在南溪村扩大种植规模,打造一个1000亩的云当归生态种植基地,给村民带来更大的收益。
11月10日,在黄山街道南溪社区,专家组正在对云当归进行测产。(丽江融媒记者 和世民 摄 )玉龙县黄山街道南溪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和旭峰认为,南溪社区拥有耕地15000余亩,林地7万余亩,全村平均海拔3千米以上,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种植中药材。今年,社区部分农户与丽江山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种植云当归,效益可观,为社区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开了一个好头。专家组认为,漂浮苗育苗技术运用到云当归的种植中,实现了当年育苗、当年移栽、当年采收,最大限度降低了云当归的抽苔率,让云当归的阿魏酸含量保持在0.2%左右,高出《中国药典》要求的4倍以上,这个栽培技术值得推广。专家组提出,云当归作为药食同用的中药材,市场需求可观,要做大、做强丽江云当归产业,需要把好种源关及采收后的加工关。同时,要让企业与农户建立有利于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益共享的可持续合作关系。

记者/和世民 赵丽军
责编/和润黄
二审/李琳瑛
终审/杨国钧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