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故事】和习琼:“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产业”

2024-11-18 15:47:23 阅读量10520 字数1680





开栏语


她心系沃土,大胆实践;她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她忠诚担当,守护平安;她恪尽职守,奉献青春;她扎根农村,带头致富;她躬行实干,担当作为。她,就在你我身边……丽江市妇女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即,为讲述和展示全市广大妇女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的巾帼风采,丽江市妇联联合丽江市融媒体中心推出“‘她’故事”专栏,一起走进她们的世界,聆听她们的故事……


在丽江,众多优秀女性党员干部在各自岗位绽放光芒,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丽江综合试验站站长、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和习琼便是其中一位。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她,自2007年投身马铃薯科研领域,始终坚守在科研前线,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众所周知,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昂。无论是古城区还是玉龙县,产业起步晚,盈利艰难。但对于丽江马铃薯种薯的高质量发展,即便无利可图,投身这项产业的发展,我们义无反顾。”和习琼说。


和习琼与农技人员交流原原种种植技术。(资料图)

记者见到和习琼时,她正组织省、市、县(区)专家,对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团山马铃薯繁育基地实施的“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技术”示范区进行田间鉴评,专家组对基地生产情况进行现场察看,并随机选点测产。


image.png

      和习琼教授种植户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资料图)


和习琼说,经过不懈努力,我市自主选育了14个品种,尤其是“丽薯6号”,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超千万亩。2023年,“丽薯6号”进入全国马铃薯十大推广目录之一。2024年10月31日,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丽薯6号”位列全国马铃薯十大推广目录,年推广面积达137万亩,全国排名第8,这标志着丽江地方品种已步入国家品种行列。


近5年来,和习琼主持、参与了11项国家和省级马铃薯科研项目。她的团队在马铃薯新品种培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成功育成5个新品种,并通过国家登记,丰富了丽江地区的马铃薯品种结构,推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丽薯15号”“丽薯17号”“丽薯18号”等品种,已成为云南省主要种植品种之一,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超过600万亩,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我们在工作上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和习琼的带领。如今,‘丽薯6号’被全国18个省市引种示范,甚至在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也有种植;丽江当地薯农通过种薯生产、销售,实现从‘茅草屋’到‘小洋房’的生活梦想;德宏等冬作区薯农通过生产商品薯取得‘一亩田、一百天、一万元’的经济效益。”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王菊英说。


和习琼在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团山马铃薯繁育基地采收原原种。(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近年来,经过和习琼及其团队不懈探索,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在全市范围内年推广面积超过15万亩。她主持实施了多个重点项目,提升了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面对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的需求,和习琼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涵盖种薯标准化生产技术、晚疫病综合防治等内容,累计培训2300多人次,提高了农民种植技术水平,促进了产量稳定增长,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技术保障。


      “她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在生活中关心下属,善于倾听,勇于创新,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农艺师和晓堂说。


      凭借在马铃薯科研领域的突出贡献,和习琼荣获多项云南省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专利及省、市级荣誉。她用实际行动证明,女性在科研领域同样能取得辉煌成就。


      和习琼说,马铃薯主要种植在山区和半山区,种植户以女性为主。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产业,她将继续致力于马铃薯品种和技术的研究,把更多成果传递给广大农民,特别在女性产业培训和提升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赵丽军

责编/和真羽

二审/和晓华

终审/罗坪江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