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蒗县的崇山峻岭间,有一位被乡亲们尊称为“普法阿普”的彝族汉子——毛建忠(彝名莫色布都)。20多年来,他奔走在宁蒗大山深处,点燃民众学法热情,筑牢基层法治根基。
宁蒗县属典型山区民族自治县,境内有彝族、汉族、纳西族、普米族、傈僳族等1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3.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83.96%。由于受历史、地理、交通等条件、因素限制,全县法治建设起步晚、基础差,特别是广大山区少数民族群众由于受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民族文化等影响,在工作生活中不能很好地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作为宁蒗县司法局的一名普通职工,毛建忠经常翻山越岭向彝族群众开展普法工作,但吃了不少闭门羹。“由于村民不懂汉语,那个时候普法效果并不好,我们开展普法工作也很困难。”毛建忠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让乡亲们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毛建忠迎难而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用多年时间探索出了“毛建忠双语普法模式”,并深入农村、学校等地,以“汉语+彝语”的普法方式,把法律知识送到小凉山群众身边。2023年6月14日,毛建忠在宁蒗县第二中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送法进校园法治讲座。(供图)在毛建忠的牵头影响下,宁蒗全县上下逐步探索形成运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开展双语普法的工作模式,并在全省开展的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宁蒗县建立了“毛建忠双语普法工作室”,培育了一大批双语普法业务骨干人员。如今,宁蒗县已组建起了一支320人的“毛建忠双语普法乡级中队”及一支890人的“毛建忠双语普法村级分队”,双语普法在小凉山大地上落地生根。为了破解民族地区普法工作瓶颈问题,毛建忠与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携手,组织了双语普法培训班,从婚姻家庭、邻里关系、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培训讲解,确保普法队员心中有数、普法有招,逐渐将这支队伍培养成了群众身边“带不走”的普法队。从“四五”普法到“八五”普法,毛建忠始终坚守在基层普法工作的第一线。他不仅在宁蒗县普法,还跨越千里到北京、广州、上海等外出务工人员聚集地,以及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自治区)的彝族聚居区,用彝、汉双语为群众带来了736场主题宣讲,涵盖宪法、民法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利剑护蕾、禁毒防艾、移风易俗等内容。2002年,毛建忠全程参与彝族禁毒巫术仪式纪录片《虎日》的拍摄。从那以后,他尝试创新,先后担任过制片人、剧中演员等,通过微电影、纪录片、舞台剧等一系列的法治宣传作品把法律知识融入其中,送到老百姓身边,让彝乡同胞看得懂、能接受。宁蒗县开展法治宣传进村活动,毛建忠在活动中进行“双语普法”。(图源:掌上小凉山“微信公众号”)毛建忠还拍摄了46个彝汉双语普法短视频,用彝族群众耳熟能详的彝族经典来解释法律,让彝族群众看后能听得懂、记得牢。他探索出了“1+2+2+6+N”(每月开展双语普法直播1场、制作2部双语法治文化宣传产品、深入基层乡镇和重点区域宣讲2场、开展法治业务培训6场次、运用双语参与调解矛盾纠纷N场次)的普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2021年,毛建忠连续到全县各乡(镇)开展10多天的普法宣讲工作后,因劳累过度在去宁蒗县烂泥箐乡宣讲的途中突发急性心肌梗塞,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了20多天。那段时间,他依然心系普法宣讲工作,认真思考并总结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足。“那个时候,我更加确定这一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坚持开展好普法宣传工作。”他坚定地说。病愈出院后,毛建忠又重新回到普法宣讲的舞台,坚持自己的漫漫普法路。在这期间,他还建立了微信群进行线上普法,“普法阿普”这个亲切的称呼也逐渐走进了彝乡群众的心里。2024年3月13日,在宁蒗县宁利乡白草坪完小“普法阿普”与孩子们的桃花之约。(供图)毛建忠深耕彝乡,倾心普法。桃树下,给孩子种下“法治种子”;火塘边,用法律知识化解纠纷;田间、赛场,设点答疑;在村里,开“院坝普法会”。通过多年努力,毛建忠的普法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我将用忠诚坚守初心,用实干体现担当,不懈努力、探索前行,争做双语普法中的法治先锋,为推动法治建设、普法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毛建忠说。采写:丽江融媒记者 廖浚宏
责编:钱吉梅
校对:和晓华
二审:和众学
终审:张卫国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