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济村地处丽江市区西郊,背靠青山,绿水环绕,因古刹普济寺得名,2014年被命名为中国传统古村落。过去,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发展程度低,握着一手资源好牌的普济村却在发展道路上徘徊不前。这些年,普济村在和茂根等一批致富带头人的引领带动下,抓产业、美环境、重保护、强党建,各项事业发展赶超邻村,实现了后来者居上。如今,走进普济村,映入眼帘的是绿野平畴映晚霞,清风拂面醉人家的美好发展新图景。

普济村。(供图)
村庄改头换面的拓荒者
“90后”和茂根是土生土长的普济村纳西族汉子,年轻时的他怀揣梦想离开故土,投身军营历练,军旅生涯造就了他果敢坚韧的行事风格。2021年退伍回乡后,和茂根退伍不褪色,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队伍中;2021年,他当选为普济一组小组长,决心彻底改变普济村发展相对滞后的面貌。

年轻时的和茂根怀揣梦想离开故土,投身军营历练。(受访者供图)
为改善村庄环境,和茂根带领村党小组将300万元集体资金全部投入人居环境提升中,发动全体党员从自家做起,带头清理拆除不和谐建筑。实施党员分片包干制,每名党员分片挂包3户村民,全村总计拆除不协调建筑1.3万平方米。在村庄规划建设上,充分听取和尊重群众意愿,先后召开户长会、“协商在基层”会议10多次,提高了群众参与环境共治的积极性。为了普济村长远发展,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对违反村规民约的村民进行罚款。

普济村口建起了一座湿地小公园。(丽江融媒记者 张小秋 摄)
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普济村口建起了一座湿地小公园,村民还积极在家门口种树种花,美化庭院,村庄环境一天比一天好。
近年来,普济村的发展变化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肯定与认可,普济一组被列入丽江市古城区“一村一品”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安排项目资金2000万元推动示范村建设,改扩建了一条12米宽的通村路、一条6米宽的通户路,村里的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改善。
村民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村庄美了,和茂根开始琢磨如何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他认为,要致富,必须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致富”为“我要致富”。

和茂根。(受访者供图)
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茂根带领普济村村民主动融入丽江全域旅游发展大局,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餐饮民宿产业。为了给村民树榜样,和茂根率先开了一个农家乐,取名“阿布萨特”,纳西语意为生活蒸蒸日上。他还专门在农家乐里打造了一个书房,每天以开早会的方式,组织员工学习中外名著。“无论做什么,知识是推动发展的原动力,员工文化水平提高了,储备的知识丰富了,才能适应发展。”和茂根说。
在和茂根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们边学习边经营农家乐、民俗、咖啡馆、旅拍店等。村里还组建起了乡村旅游服务队,确保每户村民都有致富路子。如今的普济村实现了居住环境盆景化、产业发展特色化、村庄建设品质化,成为了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于一体的旅游生态新区。“我从小就生长在普济村,现在我们村的变化是一天一个样,我打算今后开个农家乐,相信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村民和劲成说。

幸福和谐的普济村。(受访者供图)
截至2024年11月,普济一组已有11家民宿、4家餐厅、1家儿童游乐园,实现营业收入5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20年的2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3.6万元。
乡村幸福曲的领唱人
村民富了,和茂根并不满足,他的目标是让生活在普济村的每一个村民都能有满满的幸福感。
在村口牌坊上,贴着一副楹联:“党恩光天地初心引领振兴路,民声绘家园循古共莳团结光”,这也是和茂根的目标——把村庄打造成民族和谐的大家庭。

如今,走在普济村,以邻里相亲、耕读传家等为内容的雕塑和纳西民俗墙绘作品成为“普济十景”。近年来,通过实施文化记忆工程,普济村追溯村落历史,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引导村民树立良好村风家风。村里还修编了《普济村志》,修建普济寺历史文化观光长廊,镌刻碑文及村史典故,保护和展示优秀文化资源和记忆。普济群众自发成立了普济村古乐队、民族歌舞队和百人合唱团,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每逢“三多节”、火把节、敬老节等传统节日,村民会聚集在村里的“石榴广场”上载歌载舞,邻村的舞蹈队也会一同联谊,唱响民族团结之歌。
2023年,和茂根带领全村父老乡亲组团到北京等地,游览首都名胜,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为村里的老人圆了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心愿。
和茂根是一名铁骨铮铮的退伍军人,一个激情满怀的村民小组长,更是一名不忘初心的共产党员。这几年里,为了帮助村民发展产业,和茂根没日没夜奋战在普济村乡村振兴一线,舍小家、顾大家,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他先后8次病倒住院。和茂根的父亲曾无奈地对他说:“我就只有你一个儿子,现如今,你却成了全村的儿子。”和茂根却说:“我不仅是全村的儿子,更是党的儿子,村民的幸福生活就是我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普济村就是纳西族、白族、藏族等各民族同胞团结友善、和睦相处的大家庭。今天,拥有600多年悠久历史的普济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得益于全村各族同胞的和衷共济和努力奋斗。”和茂根说。

记者/张小秋
责编/和润黄
二审/李映芳
终审/张卫国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