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过鹏儒:让古老的珐琅彩尽展非遗之美

2025-01-24 11:11:58 阅读量9148 字数1491


冬日的午后,走进位于丽江古城玉河边的云天工珐琅彩银器店,一件件精妙绝伦的珐琅彩银器整齐地摆放在柜台中,等候顾客的光临。


在店铺二楼的体验空间里,过鹏儒端坐在椅子上,认真地给一个雕花茶杯着色。在他面前,数十种矿物颜料摆满了整张桌子。


过鹏儒在制作珐琅彩银器。(丽江融媒记者 张小秋 摄)

起步:半路出家的“痴迷”匠人


这是过鹏儒钻研珐琅彩银器的第13个年头。13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过鹏儒注册了丽江云天工珐琅彩银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他的公司成了云南省首家专业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珐琅银器开发、生产、加工、批发、销售和文化传播的企业。


从此,他成为了这个行业最痴心的匠人,在他的坚守中,曾经濒危的银胎珐琅重获新生,焕发出了新的华彩。


珐琅彩银的制作需要经过设计、制胎、绘画、錾刻、掐丝、酸洗、点蓝、烧蓝、抛光等20多道工序,就算是一个熟练的匠人,制作一套珐琅彩银器具,至少也得两个月。过鹏儒一步步摸索这些流程,用了好几年。刚开始时,他掐出来的图案歪歪扭扭、不规则;辛辛苦苦根据设计图掐出了形状,经过胶水粘在壶体上时,好不容易将图案粘稳,但手指上的皮肉也跟着被粘掉了;高温烧制时火候掌控也很重要,稍一疏忽,就得全盘推翻,从头再来。

鹏儒在制作珐琅彩银器。(丽江融媒记者 张小秋 摄

通过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重复,过鹏儒终于摸到了这门古老工艺的秘诀,产品也从单一的手镯、茶杯,衍生出了首饰、酒具、茶具、餐具、摆件及其他6个系列近1000个品种。他创新设计的工艺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他的工作室也被列为国家级非遗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在丽江古城内的一个重要的传承体验点。

创意:将东巴文化融入珐琅彩


2017年开始,过鹏儒创新地把纳西族东巴文化元素融入珐琅彩银器制作。

“东巴文”是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为文字的“活化石”。2003年,东巴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并进行了数码记录。

如何把东巴文跟珐琅彩银器结合起来,过鹏儒进行了大胆尝试。他先从东巴文单字中,精挑细选出符合传统文化、又有美好寓意的文字,请教纳西族老人,从东巴图画、舞蹈、神话故事中,撷取有文化内涵的图像,再请设计人员以文字和图像为原型加以设计,作为银器上的图案,制作出了极具纳西特色的珐琅彩银器。

鹏儒在制作珐琅彩银器。(丽江融媒记者 张小秋 摄


这些珐琅彩银器在文博会亮相后,令人惊艳不已。他还不惜花费大量资金和精力,带着珐琅彩银到迪拜、印度等地参展,一次次将这门中国传统工艺介绍给外国友人。

“能够将珐琅彩制作技艺传承下去,是我一生最值得骄傲的事。为了不让这项技艺再次失传,过鹏儒与云南艺术学院、丽江文化学院展开深入合作,做好传承工作。如今,每年都有几百名年轻学子来到珐琅彩银器工作室参观、学习、交流。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珐琅彩银,过鹏儒每年都拿出一笔专项资金,组织设计大赛,让年轻人感受这门传统工艺的奇妙。

珐琅彩银工艺品。(丽江融媒记者 张小秋 摄)

在他的努力下,珐琅彩银从默默无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发展成了丽江乃至云南的一张文化新名片,不仅远销缅甸、印度、英国、法国等国家,还在各大工艺大赛中捧回了一座又一座奖杯,包括“神工·百花奖”金奖、云南省第八届工美杯金奖 、“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铜奖等。

作为市政协委员,过鹏儒始终关注着珐琅彩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在今年即将提交的提案中,他提出,丽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希望重点推一推非遗研学,把丽江打造成为国际研学旅行目的地。


采写:丽江融媒记者 张小秋

责编:林 彤

校对:李琳瑛

二审:和晓华

终审:杨国钧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