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丽江】​峡谷的尽头

2025-02-23 13:43:47 阅读量22164 字数3278


峡谷的尽头


彭加明(古城区)


“我哥离开这个世界,像走完了他该走的路一样,该安心了。”四叔在我身边的长凳上坐下,跟我攀谈起来。

村里每有老人离去,我都要回老家为他们送行。我没有主动提起这次过世的老人,毕竟四叔与他兄弟情深,难免伤感。看着四叔被篝火映红的脸庞,想起他年轻时在村里教我们读书的情景。他能这样吐露心声,再好不过。于是,我在长条凳上移动身体凑近他。

“四叔不要过度伤心,节哀顺变。自己的身体也重要。您的哥哥是不是因为疫情得的重病?”四叔排行老四,村里人有时叫他“四叔”,有时叫他“杨老师”。

“就是因为疫情。我哥是大木匠,年轻时力气赛过老虎,没有怕过什么。出门人随生计走,哪里有木工活他就去哪里。他说,在外地也有很多老乡,无论建房子还是搞装修,只要老老实实地干,总有饭吃。他还说,翻雪山的时候不能说话,只能悄悄过去。他还说,在拉萨打酥油茶必须炒茶,不然会感觉煮不透。他活了93岁,但新冠疫情这么严重,传到村里后感染了他。我们村的男人从小出门在外,一旦成年就拜个师傅做木匠,这是传统。但是,能够一辈子在藏族居住区做工的却不多。我哥大部分时间在迪庆州,性格和行为都已经很像藏族。”四叔说。

火堆里“噼啪”作响,火堆旁已经坐满人,大家都静静听四叔讲故事:“我哥年轻时就跟着我爹到迪庆州。我爹是大木匠,手艺好,做什么东西都很认真,很受藏族人欢迎、尊重。我哥年轻时就勤快、幽默,好多藏族女孩子喜欢他。你知道,后来我哥娶了我大嫂,她是村里的第一个藏族媳妇。”

我说:“我是她儿子最要好的朋友,小时候对她很熟悉。包括您对我们的启蒙教育,我到现在还记得。”

我想到小时候的往事:他们一起住在一个大院子里,孩子多得像个小幼儿园,生活融洽、热闹。我喜欢到院子里找同伴玩,黄昏时分,我们最喜欢玩“老鹰捉小鸡”或者捉迷藏。虽然后来他们搬到新家,但老院子里的亲情仍在。我喝了一口茶水问:“杨老师,那你去过迪庆州吗?”


杨老师笑了笑说:“以前我很想去。小时候,没有公路,更没有汽车。想去迪庆州得跟着贩盐、卖茶的马帮,自带盘缠。出去讨生活,说不清哪年能回来,甚至音信全无的人也有。马帮赶路也很辛苦,必须有计划,每天必须走到固定的驿站才有吃有住。记得每次马帮从黑潓河桥头上来,会让整个村都忙活起来。有挑水饮马的,有准备马料的,有钉马掌的,有为马锅头烧菜做饭的。马帮多的时候,文昌宫里还有人唱戏、看戏。村里的集市也很热闹,需要的生活用品都可以买到。从我们村去迪庆州的第一个驿站是‘香阁里’。记得我去‘香阁里’的那天,翻过一道山冈、穿过峡谷后就到了。虽然是黄昏,但雪山是那么近、那么明亮,雪山的尽头还有一个个村庄,看到的雪峰越来越近,但金沙江上吹来的风是热的。‘香阁里’的背后是一道道峡谷,我想着这些峡谷会通向更远的雪山,心里既兴奋又忐忑。父亲带我到那里后,觉得我年纪太小,还是应该让我上学,于是,他托马帮把我带回村里,嘱咐我认真读书。”

四叔又说:“后来我到丽江地区中学读到初中毕业,在村里算是文化程度比较高的。这是托了新中国和毛主席的福啊。记得那时候报名参军是很光荣的事,我也很想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初中一毕业就踊跃报名参军。那年招的是西藏兵,我没有一丝犹豫就去报名。我的身体很好,体检没有问题。正当高兴的时候,有人告诉我,政审出问题了。因为有个远房亲戚的家庭成分高,政审不过关,最后没能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我因此还苦恼了很久。”

杨老师的语气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但我仍然能听出他的心有不甘。他接着说:“后来村里要办学校,村里请我去当老师。我觉得培养孩子也是正事,就当了大半辈子的民办教师。我们村有近3000位村民,小学生多的时候达到四五百人。到1979年,原先的完小实在容纳不下这么多学生,村里决定再开办一所小学,分流了一些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让我当校长。1960年后出生的村里的孩子,我基本上教过。”

我说:“是啊,我就是从村完小毕业的。村完小还办过附中。那时的小学教师个个德高望重,村民都非常敬服。学生也很尊重老师,我认识的每一个字、做过的每一道题都是你们手把手教出来的。正是因为你们的坚守,才有了我们村的教育发展。我初中毕业那年,刚好全国恢复考试,我们村竟然有21人考上高中,可见村里的办学水平很高。”

我接着说:“记得那时文盲很多,国家开展扫盲、脱盲。晚上,我被妈妈带到夜校。昏黄的松明火把下,教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妈妈的那份高兴劲儿,她说,自己是个睁眼瞎,到现在总算会写自己的名字了,感到十分自豪。那时您还是夜校的教员、积极分子。”

我的话仿佛把杨老师带回过去,他侃侃而谈:“那确实是个激情年代,讲的是大公无私、斗私批修。实际上,每个人都把自己看作是大集体的一员,能够为村里做事情是再高兴不过的事。在大集体,我不仅教大家认字,还教大家写铅笔字、毛笔字,打算盘、记账、计工分、用秤称重、测量田亩,甚至还带着学生绘出整个大队的等高线图。我在公社参加培训,然后教大家‘农业八字宪法’,边学边教水利建设和科学种田的一些知识,教的都是实际生产生活中用得到的东西。甚至赤脚医生的活我们也做,村里有人头疼脑热,我们挖点草药就能治好。国家号召移风易俗,我们也积极响应,村里婚丧嫁娶的事都要去料理。知识青年下到村里,我们与他们合作,做过一些文艺宣传工作。村里的教育、文化氛围非常好。”

我说:“小时候我最崇拜的就是老师,觉得老师什么都懂、无所不能,特别是村里有事的时候,老师们总是忙前忙后,既会写对联又会做花圈。直到后来我上了高中,每次回家都要聆听启蒙老师的教诲。是你们把我引到正确的学习之路的。”

杨老师听到这话,嘴角都翘了起来,他说:“我们村在十里八乡有好的口碑,很多人说我们村是一个有文化的村子,有很好的文化传承。九河乡的第一所学校就在我们村子。我们村的村风正,老一辈用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评价人,很重视家教、家风,没有好的家教在村里难以立足。新中国要求教育为人民服务,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我们这些老师发扬优良作风,培养了一批人才。”


他接着说:“我们民办教师也跟公办教师一样,以校为家,爱生如子,乡亲们把子女交给了我们,我们有责任,更有情怀。当老师这些年,我兴建过校园,也曾经翻修过学校,从最初的土坯房到现在的钢混教学楼,办学条件越来越好了。”


月亮从东山升起,月光下,玉龙雪山的倩影依稀可辨。雪山是乡亲们的晴雨表,指引着他们的农事。我说:“我们就是直接受益的那批人,老师就像峡谷尽头的雪山,指引后生前行。”

四叔的脸上又洋溢出了笑容,说:“其实我们这代人也有很多遗憾。特别是工作面很窄,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我们村。有一次县里要调我到六区的一个完小当校长。我想到家里有五六个孩子,还有90岁的父亲,最后没有接受。总体上,我没有实现很多理想,不算成功。”

“已经很成功了。”我说:“作为一个老师,最大的幸福就是桃李满天下。培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那是最大的成功。何况您还能把子女培养好,把年迈的父母照顾好。而且,你还为村里做了那么多事,村子的每一点发展进步都有你的一份功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你的使命就是保留并提升了村里的教育和文化,功劳很大。”

我接着说:“现在国家发展那么快,高速路也修到家门口了,开车到丽江市区只要15分钟,这是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你要趁现在身体好,多出去走走才好。”

四叔说:“你能这么说,我很欣慰。改革开放后,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的待遇也得到提高。其实,国家能够接纳我们,把我们村的5名民办教师通过考试转为公办教师,就是对我们的最大肯定。很多人的工作都是平凡的,我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辈子,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四叔又说:“现在村里的老师都基本上是大学生,但是读书的孩子已经很少了,都进城上学去了。”

月光洒落,群山静默,万籁俱寂。我抬头看去,只见峡谷尽头的雪山和村庄发着幽幽的光。


图片虎跳峡由周侃摄。





编辑:白   浩

校对:钱   磊

二审:和继贤

终审:郭俊燕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