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学习雷锋的往事(外一篇)

2025-03-02 12:29:09 阅读量9358 字数1951


学习雷锋的往事

                        (外一篇)


梁  征(湖北省)


6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为英雄战士雷锋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全国迅速、广泛地掀起学习雷锋活动,“雷锋”成了一个对中国人有特殊意义的名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年3月,学校都要组织学习雷锋活动。那时,雷锋无私奉献的事迹在学校广播中、班会上被广泛宣传。雷锋的故事非常感人,他经常做好事。印象深刻的是雷锋出差时在火车上做好事,就有了这句“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的事迹非常丰富,我们往往听得热泪盈眶、心潮澎湃,都挖空心思地去做好事,比如,早一点到学校,把全班的桌椅全部打扫得一尘不染、教室里的窗子玻璃也擦得干干净净,下课后帮老师擦黑板,放学后扶老人过马路……

上大学后,学校组织我们外出参加学习雷锋活动。一路上,我们一起合唱着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伴随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的激越高亢的歌声,每个人都面露甜蜜、眼含热泪。

那时,学校里有个独自生活的老人,过得十分不易。我和室友商量后去打扫老人的房间、陪老人聊天、为老人的孙子辅导功课……一个学期下来,老人的儿子拿着感谢信跑到学校。学校领导得知我们的这一义举后,在学校年度总结会上当众宣读了感谢信,全校同学热烈鼓掌,我们的心里乐开了花。现在回想此事,心里仍然乐滋滋的。

参加工作后,作为一名宣传干事,我经常有机会深入基层采写新闻。采访过程中,听到的一些故事、见到的一些人物使我对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看着那些为了生活加班加点、不求回报的同事,我想起雷锋的励志名言“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颗螺丝钉”。我的那些同事不就是一颗颗小小的螺丝钉?哪里有项目,哪里就有他们不知疲惫地劳作的身影。

时光荏苒,转眼间,30余载已悄然流逝。回首往昔,雷锋精神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成长的每一步道路;如同一股清泉,润泽了我心灵的每一寸沃土;如同一缕春风,温暖了我人生的每一个角落。从小到大,我学习雷锋的事迹,感悟雷锋精神的点滴,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至今仍历历在目。

又一个学习雷锋日就要到来,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让我们把雷锋精神世代传承下去,让它成为我们的共同精神家园,永不磨灭、永放光芒。雷锋同志,你是我们永远的学习榜样。

金沙江。


惊  蛰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坪干。”时光悄然流转,又是一年惊蛰到。

惊蛰常于3月5日或6日翩然而至。此时,气温如灵动的音符迅速回升,渐有春雷如激昂的战鼓响动。惊蛰,其初始之名并非如今之“惊蛰”,而是“启蛰”。“启”,寓意着开始;“蛰”,象征着蛰伏。此名意指,从这一日起,那些蛰伏于土壤中、沉睡于寒冬里的小动物,仿佛被大自然的神奇之手轻轻唤醒,开始了新的生命旅程。

“惊蛰”一词的由来,与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故事紧密相连。西汉景帝时期,“惊蛰”初为“启蛰”,但因为景帝名刘启,在封建礼教制度森严的社会环境中,直呼皇帝的名字是“大不敬”之举,须行“避讳”之礼。于是,人们便巧妙地用与“启”字义相近的“惊”字取而代之,“启蛰”遂演变成了“惊蛰”。汉景帝在位16年,其驾崩之后,“惊蛰”这一名称却已深入人心,人们便沿用至今。

惊蛰一到,仿佛大自然奏响了复苏的乐章。钻入泥土中越冬的小动物们被隆隆春雷震醒,纷纷苏醒过来,开始活跃于广袤大地之上。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恰似春天的温柔怀抱,维持在13℃左右,雨水也渐渐多起来。大部分地区随之拉开了春耕的序幕,正所谓“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倘若人们在此时停歇,后续的“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等农事必将被耽误,一年的收成亦会受到影响,正所谓“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

惊蛰过后,万物从沉睡中复苏。临近中午时分,天空飘下点点小雨,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沁人心脾的泥土香,让人陶醉其中。学校宿舍楼后面的那几棵杨柳,枝丫宛如羞涩的少女,正慢慢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世界。雨滴轻轻落在上面,恰似为其披上了一层晶莹剔透的纱衣,更显青翠欲滴之美。微风轻轻拂过,杨柳的身姿甚是曼妙,仿佛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演绎着春日的优雅。

“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这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无限魅力。我们可以怀揣美好期待,等待春天的第一声雷响过之后,走出家门奔赴广袤无垠的远方。


图片由周侃摄。



编辑:白   浩

校对:钱   磊

二审:和继贤

终审:郭俊燕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