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凤庆县洛党镇箐头村的蜿蜒山路上,总能看到一辆满载青菜、蜂蜜、核桃油、火腿、鸡蛋、土鸡的小红车穿梭往返。这辆车的主人,是箐头村驻村第一书记、自然村长李可丽。2022年3月9日,是李可丽初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日子,2024年8月,她有了另外一个新身份——自然村长。在履行好各项工作职责的同时,她用三年如一日的坚持,将山里的土货送进城,被村民亲切地称为“雷锋队长”“雷锋姐姐”。箐头村位于洛党镇东南部,境内有著名的3A级景区石洞寺,这里温润凉爽的气候优势,赋予了花卉苗木、喜寒作物绝佳的生长环境,低纬度、高海拔、无污染,让这里的农特产品天然根植绿色基因。但农产品销售一直是困扰村民的难题,李可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主动承担起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的重任。从此,李可丽的红色小轿车变身小货车,成为了村民的“山货驿站”。 “李村长的小红车一到,咱家的青菜就不愁烂在地里了!”村民明大嫂感慨道。箐头村的青菜鲜嫩,却因山路崎岖、保鲜期短常滞销。李可丽得知后,每天傍晚挨家挨户收菜,将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深夜驱车送往县城超市。在两个月的销售期里,她累计运送青菜上万斤,车座被菜汁浸染,她却笑称这是“最天然的香水”。 从佛手瓜到野生蜂蜜,从土鸡蛋到火腿,她的“山货驿站”几乎无所不包。国庆假期,她放弃休息,带收购商翻山越岭收瓜;寒冬腊月,她凌晨五点冒雨帮农户拉货送货;为了一瓶因漏油无法邮寄的核桃油,她跑遍县城找油瓶重新分装……三年来,这辆小红车行驶里程超5万公里,帮农户增收50余万元,成为村民心中“比货车还能装”的希望之车。 “卖多少就给乡亲多少,不收取任何一分差价!”这是李可丽的铁规矩。帮农户卖土鸡蛋时,山路颠簸导致破损,她自掏腰包补足;分装蜂蜜损耗斤两,她默默贴上差价;甚至为卖相好的农产品自费设计包装。有人劝她适当收费,她却摇头:“乡亲们挣的是辛苦钱,我多跑几趟就当锻炼身体。” 这份纯粹打动了无数人。客商因她的诚信成为“回头客”,连被帮扶的留守老人也硬塞给她一挂香肠:“李村长不拿钱,我自家灌的香肠总要尝一口!” 在李可丽看来,带货不仅是交易,更是情感的联结。农户放心把存折密码告诉她,让她代取存款;外出打工的父母托她照看孩子送孩子上学。帮老人排查房屋安全隐患,为村民代办医保手续,甚至送求职者进城面试……她用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用心温暖着每一位村民。 “她不是来当官的,是来当‘人民的勤务员’的。”村民杨大哥的话道出真情。如今,箐头村的土货供不应求,但比销量更珍贵的,是乡亲们眼里燃起的希望。“看到他们日子有奔头,我这点辛苦值了!”李可丽抚摸着小红车上的划痕,笑容灿烂。李可丽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村民的高度认可,她被亲切地称为“雷锋姐姐”“雷锋队长”。村民们信任她,依赖她,有什么事情都愿意找她帮忙。面对这些赞誉,李可丽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小事情而已,能为村民们做点实事,我感到很满足。”从带货到人心的双向奔赴,李可丽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写满了乡村振兴路上的温情注脚。一辆小红车、一本民情账、一颗赤子心,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基层干部的使命担当——脚下有泥土,肩上有责任,心中有人民。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