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上午,丽江市科技赋能小浆果产业座谈会暨“小浆果产业研究院”揭牌仪式在省农科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美自基地举行。活动由丽江市科技局、省农科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联合举办,围绕“科技赋能小浆果产业”主题,通过座谈交流、研究院揭牌、项目签约等环节,为丽江小浆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市政府副厅级领导张仁彬致辞并为小浆果产业研究院揭牌。
市政府副厅级领导张仁彬与云南省农科院副院长胡强共同为“小浆果产业研究院”揭牌。(丽江融媒记者 杨四娟 摄)
2024年,国内蓝莓市场规模已突破 400亿元大关,预计3年内将超过700亿元。当下,云南蓝莓产业在全球的地位仍在迅速攀升。云南以低纬度高原区域,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的自然资源优势,十分适合浆果类作物的生长,错季供应有先天优势。近年来,丽江市小浆果产业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政策支持,形成了以蓝莓、草莓、树莓等为核心的发展格局,展现出小浆果产业迸发的活力与增长潜力。小浆果正逐步形成大产业,带动大发展,助推大跨越。
科技赋能小浆果产业座谈会暨研究院揭牌仪式在省农科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基地举行。 (丽江融媒记者 杨四娟 摄)
2024年,国内蓝莓市场规模已突破 400亿元大关。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拥有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等自然资源优势,十分适合浆果类作物的生长,错季供应也有先天优势。近年来,丽江市小浆果产业依托自然资源和政策支持,形成了以蓝莓、草莓、树莓等为核心的发展格局。小浆果逐步形成大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丽江种植的蓝莓。(张扬 摄)
本次活动中,市政府领导、省级科研机构专家、国内知名学者、市直行业部门、县(区)农业农村局和科技局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小浆果产业创新发展新路径。云南省农科院副院长胡强表示,省农科院将深化院地合作,以研究院为平台,为丽江小浆果产业提供技术攻关与人才支持。中国蓝莓首席专家、吉林农业大学园艺二级教授李亚东分享了国内外蓝莓产业发展概况。丽江本地企业云南利农、启成农业分别就小浆果种植经验与下一步发展作了交流。
稼沃(丽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和成煌说:“我们公司种植蓝莓已经三年了,在大具种植了3000多亩的蓝莓,在种植的过程当中,我们还是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希望通过小浆果产业研究院的技术指导,让我们的蓝莓增值增效,也把我们丽江的蓝莓带到更远的地方。”
丽江市科技局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签订《蓝莓周年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框架协议》。 (丽江融媒记者 杨四娟 摄)
活动上,还为吉林农业大学李亚东教授、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浆果类果树研究中心主任刘成博士、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杨春锋博士颁发专家顾问聘书。市科技局负责人为“云南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示范企业”—稼沃(丽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授牌。活动中还开展了4个合作项目签约,市科技局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签订了《蓝莓周期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框架协议》;云南利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上海沃农进出口有限公司签订了《蓝莓种植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云南省农科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与百锐蓝农业种植(丽江)分公司、丽江建乙农牧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科技战略合作协议》《科企合作协议》。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水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杨燕林说:“研究院将立足低纬高原地区特色,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核心,聚焦小浆果产业关键技术瓶颈,致力于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平台建设、蓝莓新品种培育、开发深加工产品,指导企业新增产值,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推动小浆果产业发展。”
蓝莓。(丽江融媒记者 杨四娟 摄)
小浆果产业是丽江市立足高原特色农业资源、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针对小浆果产业目前存在的缺乏优良品种、种植技术参差不齐、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科技部门积极对接,通过整合优质科研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提供科技服务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政策、技术支持,继而推动丽江小浆果产品提质增效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丽江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小浆果产业研究院将积极构建合作网络,与吉林农业大学、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联合人才培养机制,依托百锐蓝农业、红河安美等企业种植基地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产业化应用,力争三年内培育4—6个蓝莓新品种,开发深加工产品,指导企业新增产值,成为丽江市小浆果产业的技术策源地,并通过科技示范引领产业向“绿色化、智慧化、品牌化”升级,为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推广的‘丽江模式’。”
记者/杨四娟
责编/钱吉梅
二审/和众学
终审/和继贤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