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2025年云南省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暨第九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云南选拔赛上,丽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指战员黄鑫诚凭借生动精彩的讲解,以"消防搜救犬如何在地震救援中发挥作用"为主题,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最终荣获三等奖。

此次大赛以"防震减灾·科普先行"为主题,汇聚了全省43名应急科普精英。黄鑫诚通过深入挖掘防震减灾知识,将专业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趣味十足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到消防搜救犬在地震救援中的重要作用。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的科普视角,一起认识这些"无声英雄"!

地震救援中的"生命探测器"

当地震发生,建筑物倒塌、道路阻断,人类救援力量可能因环境复杂而受限。这时,消防搜救犬凭借敏锐的嗅觉、出色的听觉和敏捷的行动能力,成为搜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特种兵"。
嗅觉超群,精准定位幸存者
搜救犬的嗅觉灵敏度是人类的100万倍以上,能嗅到极其微弱的人体气味(如汗液、皮屑、呼吸气体等)。即使被埋数米深,它们也能快速锁定幸存者位置,为救援争取黄金时间。

灵活机动,深入复杂废墟
地震后的废墟结构极不稳定,大型机械难以进入,而搜救犬体型适中,能穿梭于狭小空间,进入人类难以到达的区域,提高搜救效率。

听觉敏锐,捕捉微弱呼救声
除了嗅觉,搜救犬的听觉也十分敏锐,能捕捉到幸存者的敲击声、呻吟声,甚至在嘈杂环境中分辨出人类的求救信号。

训练有素,适应恶劣环境
搜救犬需经过1至2年严格训练,包括废墟搜索、障碍跨越、气味追踪等。它们能适应高温、粉尘、噪音等恶劣环境,保持高效工作状态。


在比赛中黄鑫诚提到:“搜救犬不仅是工具,更是战友。”他的讲解不仅让公众了解了搜救犬的工作机制,更传递了科学救援的理念。

丽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将以此次比赛为契机,继续加强应急科普宣传,创新科普形式,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为守护生命安全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丽江消防”微信公众号
责编/王君霞
二审/李 桥
终审/张卫国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