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之光·丽江篇章】过鹏儒:百年珐琅彩技艺的守护者

2025-04-08 22:36:00 阅读量8422 字数2549


素胚银胎之上,银丝勾勒出精美的图案,再将耀目的珐琅釉料一点一点填嵌其中,经过高温煅烧后,一件色彩明艳、清冷典雅的珐琅彩银器就诞生了。


永胜珐琅彩银器制作技艺,创于元代,成熟于明清,盛行于民国,迄今已有近800年历史。永胜的银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于2009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中西合璧的装饰方式与云南民族文化交融的见证。

目前,在丽江掌握此项技艺的人屈指可数,丽江中国西部研究发展促进会理事过鹏儒就是其中之一。


过鹏儒痴迷于永胜银胎珐琅彩技艺十余年。(丽江融媒记者 张小秋 摄)


01

起步:半路出家的“痴迷”匠人


13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喜欢手工的过鹏儒注册了丽江云天工珐琅彩银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了云南省首家专业从事珐琅银器开发、生产、加工、销售和民族民间珐琅文化传播的企业。

丽江云天工珐琅彩银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丽江融媒记者 张小秋 摄)


从此,过鹏儒跟珐琅彩银器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这个行业最痴心的匠人,在他的艰难坚守中,曾经濒危的银胎珐琅重获新生,焕发出了新的华彩。

云天工成立之初,困难重重,第一个困难便是人。永胜虽是珐琅彩银器最早流传的地方,但如今也只有屈指可数的民间手艺人还掌握一些简单技艺。过鹏儒曾试图去拜访这些老人家,但他们大多年事已高,并且部分人还坚守着“传内不传外”的老传统。拜访了一个又一个村子,他几乎一无所获。

过鹏儒不肯放弃,踏上了外出参观学习之路,从北京到河北香河,从河南郑州到洛阳,从天津到广东深圳,从陕西西安到贵州贵阳、凯里,再到云南省内的罗平、建水、祥云、鹤庆……过鹏儒从各地的博物馆寻觅银胎珐琅的踪迹,在各个手工艺品厂家参观不同的珐琅制工艺品。  

几年东奔西跑,翻遍了能找到的所有古籍资料,终于在一本发黄的旧书《化学工艺宝鉴》中找到了珐琅釉料的配比烧制方法。于是,过鹏儒参考旧书,通过试验,一步步摸索银胎珐琅的烧制技艺。

精美的珐琅彩银器茶具。(丽江融媒记者 张小秋 摄)

珐琅彩银器的制作需要经过设计、制胎、绘画、錾刻、掐丝、酸洗、点蓝、烧蓝、抛光等20多道工序,就算是一个熟练的匠人,制作一套珐琅彩银器具,至少也得两个月。而过鹏儒一步步摸索这些流程,用了好几年。一开始,他掐出来的图案都是歪歪扭扭的、不规则的,辛辛苦苦根据设计图掐出了形状,通过胶水粘在壶体上时,好不容易将图案粘稳,但手指上的皮肉也跟着被粘掉了。

高温烧制,火候的掌握也很重要,稍一疏忽,就得全盘推翻,从头再来。

通过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重复,过鹏儒终于摸到了这门古老工艺的秘诀,产品也从单一的手镯、茶杯,衍生出了首饰、酒具、茶具、餐具、摆件及其他六个系列近1000个品种。他创新设计制作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金奖、银奖等各种奖项,其中,掐丝珐琅“花开富贵”银茶具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永久收藏,他的工作室也被列为国家级非遗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在丽江古城内的一个重要的传承体验点。

精美的珐琅彩银器茶具。(丽江融媒记者 张小秋 摄)


02

创意:将东巴文化融入珐琅彩


10多年来,过鹏儒不断改进制作工艺,以增加产品类别,他将北京及贵州的花丝工艺与珐琅工艺相结合,开发出了花丝珐琅系列产品;为使产品接地气,过鹏儒将当地文化特别是纳西文化融入到珐琅彩银器产品中,开发出了一系列的东巴图案旅游产品。与此同时,他还将珐琅工艺与木、玉石相结合,开发出了系列时尚珐琅彩产品,这些产品均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东巴文化元素产品。(丽江融媒记者 张小秋 摄)


 “东巴文”是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为文字的“活化石”。2003年,东巴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并进行了数码记录。

如何把东巴文跟古老的珐琅彩银器结合起来,过鹏儒进行了大胆尝试。他从东巴文单字中,精挑细选出符合传统文化、又有美好含义的文字,请教纳西族的老人,从东巴图画、舞蹈、神话故事中,撷取有文化内涵的图像,再请来设计人员以文字和图像为原型加以设计,作为银器上的图案,制作出了极具纳西特色的珐琅彩银器。

这些珐琅彩银器在文博会亮相后,令人惊艳不已。他还不惜花费大量资金和精力,带着珐琅彩银到迪拜、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参展,一次次将这门中国传统工艺介绍给外国友人。


03

传承:艺术传承需要初心和坚守


2017年8月,过鹏儒大师工作室成立,以“中国民族金属艺术大师”过鹏儒为核心,专业从事国家级非遗“银胎掐丝珐琅制作技艺”的创作、研究、传承、交流于一体。

“在我有生之年,能够将这项古老的珐琅彩制作技艺保留下来,是我一生最值得骄傲的事。”为了不让这项技艺再次失传,过鹏儒与云南艺术学院、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展开深入合作,以一己之力做好传承工作。如今,每年都有几百名年轻的学子来到珐琅彩银器工作室学习、参观、交流。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珐琅彩银,过鹏儒每年都拿出一笔专项资金组织设计大赛,让年轻人感受这门传统工艺的奇妙。

在他种种努力下,珐琅彩银从默默无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发展成为了丽江乃至云南的一张文化新名片,不仅远销缅甸、印度、英国、法国等国家,而且在各大工艺大赛中捧回了一座又一座奖杯,包括“神工·百花奖”金奖、云南省第八届工美杯金奖 、“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铜奖等。

过鹏儒在工作室进行创作。(丽江融媒记者 张小秋 摄)


 过鹏儒先后荣获“中国民族金属艺术大师”、第六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等称号和奖励,并被遴选为 “2014年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领军人物”和 “2017年丽江文化产业领军人才”。2020年9月,他被云南省工艺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2022年,他被列为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24年被认定为“市级乡村工匠名师”。

艺术的传承需要长期的坚守。“首先我们要把这个技艺传承下来,然后再进行创新,特别是将当代审美和设计融入珐琅彩银的传统工艺中,把它发展成为丽江乃至云南著名的旅游标志性产品,成为云南省文化产业中的一张新的名片。”这就是过鹏儒一直以来为之奋斗的目标。


记者/张小秋

责编/和真羽

二审/和晓华

终审/郭俊燕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