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丽江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中,丽江中国西部研究发展促进会会员观音峡景区推行“景村共建”发展模式,将青山绿水与村民生计紧紧相连。景区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超过200万元,乡村旅游的“金钥匙”,开启了乡村振兴的“共富之门”。

在观音峡景区内,古城区七河镇共和村委会西关村妇女委员杨丽正忙着张罗她的小便利店,这间店铺是她的生计来源。杨丽一边照顾身边的孩童,一边细致地清点着货架上的商品,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游客潮。“以前守着青山没饭吃,现在景区带火了生意,旺季日营业额超1000元,日子越过越红火。”杨丽说。杨丽所在的这条街道,是共和村委会精心打造的特色小吃街,拥有20多家商铺,这些商铺主要卖特色小吃及工艺品。小吃街采用自主管理与公开招标相结合的方式运营,每年为村集体带来60多万元收入的同时,也为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供了资金支持。
“西关村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林下经济每年为群众增收约20万元。通过与观音峡景区的合作,将土地租赁给景区,年收入超过30万元。村民就地就业,年收入达到240多万元。”共和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木云说。观音峡景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成为典型的门户型景区。过去,景区收入主要依靠门票销售。近年来,景区重视品牌建设,加大投资,多元化经营使年收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门票收入占比降至40%。自2012年转型升级以来,观音峡累计投入2.9亿元打造各类体验项目——高空玻璃栈道惊险刺激、丛林穿越考验勇气、水上乐园充满童趣、特色餐饮惊艳游客味蕾......“观音峡的‘步步惊心’项目有趣又刺激,这里的风土人情也独具特色,每个人都十分热情。”来自杭州的游客冉丽说。

游客体验“步步惊心”项目。(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景区的特点在于体验项目丰富,水上娱乐、电动滑道车、玻璃栈道、观景台、旱滑道等为游客提供多元娱乐选择。我们的目标是让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据丽江漾弓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和红介绍,观音峡景区是一个景村融合的乡村旅游项目,目前景区员工90%都是周边村民。
从单一观光到多元体验,从封闭经营到开放共享,“景村共建”模式不仅为景区带来经济效益,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近几年,观音峡景区实现了长足发展,2024年接待游客量达到33万人次,经济效益显著。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促销和宣传,除了优化白天旅游项目,还将把夜景旅游项目作为新亮点。”和红说。

观景台。(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罗木云表示,今后将依托景区和自然优势,结合东西关小长城、邱塘关、东西关古村落等文化遗产,融合第二、第三产业,推动旅居、农耕、研学等领域的发展,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和红表示,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景区将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打造康养小镇,精心规划六大主题区域,深度整合地方民俗文化、户外运动及生态农业资源,形成全域旅游新格局,为周边村民的致富之路注入新活力。
记者/赵丽军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