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浅游观光到深度体验
走!到云南旅居去
本报记者 叶 子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4月30日 第 05 版)
不赶路,感受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青睐旅居,放慢脚步,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
来“有风的地方”吹散身心疲惫,去“有水的村寨”泼洒欢笑祝福,到“有火塘的农舍”夜话人生甘甜……在社交媒体上,旅居云南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宜人的气候条件,夏可避暑、冬可避寒,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据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以来,云南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旅居云南”品牌效应显著扩大。今年1至3月,云南省接待游客总量达1.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61.8亿元,其中旅居人数达228.81万人。旅游经济指标反映,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云南、爱上云南、留在云南,旅居云南成为新时尚。
日落时分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普者黑景区风光。
始于山水归于烟火
“我第一次来普者黑的时候是冬天,一到这里就被深深吸引了!”谈起8年前和普者黑的初次邂逅,杜晓军仍激动不已,“那是2017年的2月份,晨雾中的普者黑,仿佛有一层薄纱在山间飘动,像一幅中国传统水墨画。”
杜晓军来自上海,原为金融从业者,2017年她和朋友一起自驾旅行,来到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的普者黑景区仙人洞村,那时旅居还没有流行起来,她被普者黑的景致所吸引,便留下来住了2周。
游客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普者黑景区乘船游玩。
普者黑,在彝语中的意思是“盛满鱼虾的池塘”,生动地描绘出这片土地的富饶与生机。据介绍,普者黑景区共有湿地面积1.05万亩,植物种类823种、鱼类资源89种、鸟类209种。312座孤峰星罗棋布,83个溶洞千姿百态,54个湖泊相连贯通,4万亩野生荷花婀娜多姿,普者黑如同一幅水墨丹青画卷,铺陈在云岭大地。
对普者黑的风景一见钟情,像杜晓军这样的游客并不鲜见。来自浙江温州的黄娜燕,已经从当年的“旅居客”变成如今的“新村民”——留下来并开了一家民宿。
“我到这里来后,感觉非常好!普者黑的山山水水我都很喜欢,更重要的是在这里过生活很安逸,每天都心情愉悦。”黄娜燕告诉记者,她此前在城市里从事财会工作,生活节奏快、压力比较大,到云南后终于过上了理想的生活。“你看,在这彝族撒尼人聚居的仙人洞村,仍保留着古朴民风,各家民宿其实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大门,很多东西放在前台或院子里完全不用担心。年底的时候,彝族吃‘杀猪饭’庆祝,家家户户都叫我去吃,分享喜悦,我前前后后吃了快一个月,就跟在自己家一样自在。”
如今,来到黄娜燕民宿的客人,她也会安排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帮助他们融入当地生活。
上海退休老人詹新中,去年1月来到普者黑开启自己的乡村旅居时光,与村民比邻而居,与乡土文化亲密接触。
爬上青龙山,等一场日出或日落,登高望远、感受自然;和村民下地种菜、同吃同游,寻找久违的乡愁记忆;参加“花山节”“花脸节”等节庆活动,体验民族文化的魅力……詹新中说,吸引他来到普者黑的是绝美的山水田园风光,而让他决定停留下来的,是这里惬意的“慢生活”。
始于山水,归于烟火,越来越多游客深度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詹新中说:“普者黑就是我理想的养老地。”杜晓军也感慨:“这里最美的风景是人。”
在家门口干事创业
错落分布的木楼古朴典雅,屋檐下的石斛随风轻摇,走进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六郎城村,家家户户种植的石斛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六郎城村,因相传北宋名将杨六郎驻营于此而得名。这里平均海拔1260米,年平均气温19℃,森林覆盖率达82%,常年云雾雨露滋润,每立方米负氧离子达5000个以上,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
游客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六郎城·仙草秘境景区游览。
在六郎城,群众种植和应用铁皮石斛已有上千年时间。近年来,六郎城村以康养为特色,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独特的石斛产业和悠久的六郎文化,建成六郎城·仙草秘境景区,开发六郎城石斛生态观光园、丛林石斛万米观光长廊、精品民宿等项目,布局康养旅居新业态。
沿着石斛观光长廊一路上行,仿佛进入一个“石斛天然博物馆”,道路两边种植有92个石斛品种,供人们观赏。景区还建设“贡斛苑”,创新开发出石斛鸡、石斛馒头、石斛酒、石斛汁、石斛花茶等养生美食,吸引游客打卡。
“早晨睡到自然醒,在天然氧吧里散散步,看万米石斛长廊盛开的石斛花,午休后到山脚下喝一杯养生茶,进村闲逛与村民唠唠家常,生活好不自在。”从河北曲阳过来的田帅,深深喜欢上了小山村的生活。
来自河南商丘的游客韩杰原本只想住两天,不知不觉已经住了一周。“来之前了解得少,来了后发现这里环境比想象中还要好。山上负氧离子高,爬起山来一点也不觉得累。”韩杰说,他把六郎城村的所见发在社交平台后,不少朋友询问这个天空像仙境般的地方在哪里,表示想带上家人来旅居。
2024年以来,六郎城村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其中2/3居住时间在一周以上。康养旅居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村民增收。村民以不同形式入股参与旅游合作社,实现领薪金、分股金、挣现金、获奖金、得租金“五金”增收,共享旅居产业带来的红利。留在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还有村民在家门口干事创业。
今年春节后,村民韦天武的民宿开业了。两层的壮族干栏式建筑,共有5间客房。韦天武告诉记者,村里发展旅居后,游客明显更多了,他看好未来发展,便改造了自家房屋,建成民宿。“我准备打造一个庭院水系,做好景观,到时候游客可以在院子里喝喝茶、吃吃烧烤。”韦天武会酿造石斛酒,因此他还准备建一个小的展区,让游客可以来了解、购买。
不只是六郎城村,近年来,云南多地大力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居。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当地结合中医康养、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特色农业等,打造出砚山县康养中心、马关县龙树脚、西畴县香坪山等各具魅力的乡村旅居目的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旅居云南淡季不淡
2024年,云南省实现旅游总花费1.14万亿元,接待入境过夜游客增长168%,旅居人数达389.75万、增长20.7%。从浅游观光到深度体验、从“打卡式旅游”到“沉浸式旅居”,并不是简单的文字之别,而是旅游业态的全新转变,对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出更高要求。
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为例,乘着旅居的东风,丘北旅游行业不断转型升级,开发出滨湖旅游、户外露营、体育旅游、生态旅游、度假民宿、乡村采摘等旅居产品,着力突破季节性瓶颈,让普者黑“淡季不淡”。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香坪山景区千峰叠翠,美景如画。本报记者 蒋雨师摄
“淡旺季分明一直是普者黑旅游产业发展的痛点,由于游客集中在荷花盛开的6至9月过来,许多民宿经营者把更多精力放在旺季的几个月里,缺乏在淡季期间拓展旅居的理念。”丘北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涛向本报介绍,而今,锚定旅居新赛道,丘北县充分挖掘当地民族文化资源、自然资源,举办2024中国桨板公开赛暨全国桨板U系列赛、山海遊·2024普者黑半程马拉松等赛事;不断上新热气球、直升机、露营、篝火晚会、荷花宴等文旅项目;借助“花脸节”“辣椒节”“花山节”“三七节”等系列节庆活动持续引流。同时,丘北县围绕普者黑湖保护治理及村镇人居环境提升,在普者黑村、阿诺村、白脸山村等村寨深入实施绿美乡村建设,为发展乡村旅居提供了环境“硬支撑”。丘北县还成立民宿工作专班,组建民宿行业协会,精心培育湖景、山林、酒庄、田园、村落等特色民宿(客栈)500余家,接待床位约2万个。
时间不受限、喜欢结伴出游的退休一族,是旅居的主力军。“针对旅居群体大多为老年人的特点,我们将在资源条件好的村寨引入医疗、康体、养老等设施,开发农文旅、温泉、药膳、民族医药、养生保健等康养产品,提供适老化服务,不断完善旅居产业链,打造富有本地特色的旅居品牌。”李涛说。
最新印发的云南省《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 打造旅游消费升级版的若干措施》提出,聚焦“旅居云南”建设,将重点培育乡村、度假、医养、文艺、体育等旅居业态,开展旅居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推出一批“宝藏小城”和“烟火乡村”,模块化植入流动图书馆、非遗工坊等业态打造新型文化空间,进一步丰富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引领和促进文旅消费。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云南文旅将坚持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用好丰富的乡村资源,植入先进理念模式,兼顾各方利益,使旅居成为云南省文旅产业新业态、乡村全面振兴新途径,把旅居作为云南旅游的升级版、乡村旅游的新空间、乡村建设的新方向、文化传播的新通道、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好方式,持续打造“旅居云南”新品牌。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
责编/和真羽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