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古树新芽茶香漫,一叶兴村共富路

2025-05-18 18:49:58 阅读量1931 字数1356

山水育佳茗,边疆绘新篇。北回归线上的太平镇龙盆村,坐拥云雾缭绕的高山生态茶园,傣族古法晒青茶技艺与景颇族茶礼文化在此交融,氤氲古今。过去,这里因交通闭塞、产业单一而发展滞后;如今,一片绿叶撬动乡村振兴路,党员干部带领村民深耕茶产业,以“党建链”串起“共富链”,打造出集生态保护、非遗传承、茶旅融合于一体的边疆特色茶庄园——龙盆二社格良崩山“帕兰庄园”。

古法新淬传世韵,自然天养蕴茶魂

平均海拔1760米的格良崩山植被茂密如绿色巨龙盘踞,86%的森林覆盖率织就天然生态屏障。这里土地黝黑肥沃,年日照超2000小时,雨雾交织的独特气候,滋养着百年野生茶群落——它们或单株傲立雨林,独享天地灵气;或成片隐于杂木林间,与自然共生共荣。45株历经沧桑的古茶树被授予“盈江县野生古茶树保护牌”,由乡镇长与村主任挂牌认领,以科学之名守护这片茶界“活化石”。格良崩山年均气温18℃,云雾天气超200天,漫射光与昼夜温差赋予茶叶丰厚内质。“帕兰庄园”从手工竹筒茶入手不断摸索学习,通过传承傣族“日光萎凋、石磨压饼”非遗工艺并融合现代先进制茶技术,孕育出“蜜香浓郁、野韵悠长”的独特风味。

党旗映雨筑磐石,党员垂范先锋行

格良崩山“帕兰庄园”园主、党员社干沙忠林以百年野生茶群落为资源支点,始终践行“党建+生态产业”的绿色发展路径。通过“党支部+庄园标准化运营+农户订单生产”模式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构建“统一管护、集中加工、品牌营销”的生态茶产业链,辐射带动龙盆二社、龙盆汉族社、南所坝、十八岔、回龙河5个村寨200余户村民告别“背篓卖鲜叶”的零散经营,实现鲜叶年集约化收购20吨、标准化加工干茶5吨,产品以“帕兰庄园”古树白茶特色IP打入北京、海南、浙江高端市场,售价提升3倍以上。如今,这片曾被深山遮蔽的野生茶林,在“党建红”与“生态绿”的交织中焕发新生机,成为边疆民族地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绿叶子变“金钥匙”,三茶融链活春水

云缠雾绕千峰翠,一季采撷三季涵。庄园遵循古法时序,每年仅于清明至谷雨间采撷头春嫩芽,余时封山育林,任其沐雨听风、自然休养。暮春三月,格良崩山茶园叠翠流丹、吊兰垂瀑,樱桃缀枝如玛瑙生辉,万亩茶林与山花共舞。值此山花烂漫之际,庄园以茶为媒、以节为桥,启幕年度“帕兰荼莎节”(荼莎为景颇语茶叶之意),诚邀四海宾朋循香觅春、踏雾采茶。循《茶山踏青地图》采撷雨林野茶,于古法制茶工坊手作专属茶饼,入席景颇长桌宴品“茶叶炖鸡”山珍,夜幕下更可围炉观星、听非遗传承人吟唱《采茶调》,让茶香浸润诗意栖居。庄园秉持“三茶”(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理念,聚焦茶旅融合实现从“一叶生”到“百业兴”的嬗变。实施“茶文化赋魂、茶产业赋力、茶科技赋能”工程,探索出一条“三茶”统筹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现代茶产业发展之路,让高山云雾茶香乘“云”出山。

今日的格良崩山,古茶树苍翠如盖,茶农笑意盎然。这里既有86%森林覆盖率铸就的生态底气,也有45株挂牌古树承载的文化根脉,更孕育着“党建红”引领“生态绿”、“茶文化”激活“共富链”的振兴之路,书写着“茶林相生,人茶共荣”的当代“茶经”,让北纬24°的雨林茶香沿着“一带一路”飘向世界茶席,助力村民们实现家门口的务工就业,打造边疆振兴新样板。

来源:盈江县融媒体中心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