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筑绿洲 匠心耕耘谱新篇—记丽江市经济作物工作站的“拓荒牛”精神

2025-05-21 11:19:39 阅读量4391 字数1671


在丽江市农业农村战线上,有一群拓荒者,他们以大地为纸、汗水为墨,在困境中书写传奇,用双手“焊”出一条发展之路,用双肩“扛”起一片产业示范绿洲,他们就是市经济作物工作站的干部职工。面对缺设施、缺资金及土壤贫瘠的难题,站长李春华带领站班子,带动干部职工“不等、不靠、不要”,践行“自主、自行、自助”,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奏响了新时代农业人的奋斗乐章。


市经济作物工作站的职工在指导村民种植果树。(资料图)


迎难而上:斗志昂扬破困局 

 

“只要是对产业发展有利,对老百姓有利,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这是站长李春华的信念。经作站自1979年成立以来,承担了全市主要经济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应用课题研究等,建有滇西北落叶品种园50亩。面对基地果树老化、改良品种需要资金却没有专项经费的难题,李春华率先掏出个人积蓄,干部职工纷纷响应,短短两周自筹资金8万元,购置钢材8吨、苗木3000余株。



市经济作物工作站的农技人员从挖树、刨坑、覆膜等工序中总结果树栽培技术。(资料图)


匠心筑梦:双手“焊”出基地脊梁  


为了节省有限的资金,全体职工亲力亲为,挖树、刨坑耕地、覆膜以及土壤改良、苗木移栽、铺滴灌带、施肥消毒等一道道工序他们自己上,旋耕机不好用就自己改装,没有焊工就自己学,一支由农技专家、后勤人员组成的“跨界施工队”就此诞生。他们顶烈日、冒风雨,将农技知识转化为“建筑图纸”,自行设计焊接苹果栽培支架700余个,播散杀毒石灰粉3000公斤,嫁接保存苹果种质资源50份,引进种植苹果新品种12个,完成了40亩老果园的改造。火花中映出他们坚毅的面庞,土地上洒满了她们的汗珠,这群“白天拿焊枪、晚上写方案”的“跨界工匠”,硬是将老果园打造成了现代矮化密植果园、科技示范样板园。


市经济作物工作站的农技人员自行设计焊接苹果栽培支架。(资料图)


      播散杀毒石灰粉。(资料图)


初心如磐:党旗飘扬在产业发展一线  


身兼支部书记的李春华,全身心投入到基地中,忙碌在各个施工现场。在他带领下,党员同志冲在第一线,主题党日开在田间地头,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徽在钢花与汗水中闪耀。据经作站日志记录:自2024年12月基地改造开始以来的4个多月时间里,已累计投工投劳800多人次,磨破胶手套200双、胶鞋20双,节省人工成本20多万元,干部职工日均步行超3万步。



      把老果园改良成现代矮化密植果园、科技示范样板园。(资料图)


绿野新篇:荒沙滩变了样  


近年来,为提高全市土地利用率,经作站积极探索“一地多收”模式以破解粮经争地难题,通过引种新品种、实验示范推广,强化科技服务、探索新模式、套种林下经济作物等关键技术研究,建设800亩果园林下经济作物种植示范基地,有力推动了丽江水果、花卉等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经作站的示范基地里,共栽种各种落叶果树5类4000余棵,缤纷的花朵在春日的阳光中争相绽放,翠绿的枝芽在春风中欢快摇曳。仅2024年,经作站共组织70多人(次)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培训20多场(次),向1500多种植户传授先进实用技术,帮助农户依靠科技增效益。在苦干实干中,这支队伍锤炼出“钢铁般坚韧、果树般扎根”的团队精神,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三自模式”(自主设计、自主施工、自主管护),蹚出了一条科技兴农之路。



      改良后,老果园的苹果树开始挂果了。(资料图)


从“等靠要”到“闯干拼”,经作站用行动证明,战斗力不在于资源的丰盈,而在于初心的炽热。他们焊起的不仅是钢架棚栏,更是农业人的精神丰碑;种下的不仅是经济作物,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之种。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出来的干事创业精气神,正激励着更多丽江“三农人”砥砺前行! 


通讯员/王仕昌

责编/李映芳

二审/和众学

终审/张卫国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