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寨两国”里的缅甸工匠

2025-05-21 10:33:43 阅读量1286 字数996

中缅边境71号界碑,当第一缕阳光爬上“一寨两国”缅式佛塔的塔尖,一名身材略微发福的中年男子便在景区里封闭的一角忙碌开来。他头戴泛旧的鸭舌帽,衣裤上绽开朵朵涂料染就的小花,长马尾随着动作轻轻摇晃,两撇八字胡在专注的神情中微微颤动。

在他身后,缅式金塔的鎏金尖顶泛着光泽,蒲甘红塔群的层叠塔身凝聚着千年王朝的建筑智慧,中缅友谊塔的砖缝间流淌着文明的对话。举着自拍杆的游客们并不知晓,这些文化地标竟出自角落那个满身尘灰的男子之手。

“我一直在景区里建塔,如今还有很多工程都没有完工。”男子名叫仔依相,今年37岁,来自缅甸南坎。十余年前,他携妻儿跨越边境来到中国,将人生锚定在“一寨两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有缅甸曼德勒三年建筑工程的学习经历,让他在这个文化交融的景区找到了终极舞台。他的创作始于脑海中的灵光,经由铅笔在草图纸上游走,最终在砖石间落地生根。家中木桌上的设计图已泛黄卷边,每道褶皱都封存着不眠的夜晚,每张图纸都承载着他的热忱与梦想。

“工人多的时候有十多名,少的时候有五六名,我自己也是工人。”仔依相笑称自己既是设计师,也是钢筋工、泥瓦工、木工、漆工······在施工现场,他熟练地绑扎钢筋、搅拌水泥、涂抹油漆,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滑落,他却顾不上擦拭,目光始终锁在眼前初具雏形的龙形钢架上。


“这是景区最新打造的缅甸神龙雕塑,每一片鳞甲的弧度都需严格遵循传统纹样。在缅甸,龙是守护神,要让游客看到最地道的文化符号。”一条巨龙正在他手中“生长”。

妻子是一名画家,大女儿在“一寨两国”景区里开了服装店,小儿子在银井小学上学,仔依相一家人在中国生活得安稳且幸福。

“我最喜欢中国的万里长城,壮观、宏伟,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是不可复制的艺术品。”夕阳西下,仔依相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穿过景区里的人流,收工回家。“你看那座塔,红砖砌就的塔身托着蓝色地球,一侧雕刻着中国地图,另一侧则是缅甸地图,象征着两国的友好关系。”他指着景区门口的建筑说道,眼神里透着自豪。

景区内的标志性建筑都是仔依相引以为傲的作品,那是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心打造的成果。暮色渐浓,灯光次第亮起,缅式建筑的轮廓在灯光中勾勒出优美的线条,不同语言的欢笑声交织在景区里。仔依相眯着眼睛,慵懒地躺在家里的躺椅上,在这片被阳光和希望浸润的边境土地上,他用双手搭建的不仅是砖石结构的建筑,更是中缅民众相知相亲的桥梁。

来源:德宏融媒 杨康 杨雪梅 杨腾荣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