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不会掉馅饼,砸下来的往往是陷阱。今天的直播节目中,古城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和智梅结合审判实际,为我们剖析这类犯罪的核心逻辑。
嘉宾:古城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和智梅。(丽江融媒记者 和琼 摄)

点击以上链接收听节目
丽江市古城区人民法院。(供图)
法律认定非法集资有4个硬标准:未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非法性)、公开宣传吸纳资金(公开性)、许诺高额回报(利诱性)、面向不特定公众(社会性)。现实中常见误区是:认为“熟人介绍”“有实体合同”就安全,或是被“高息返利”迷惑。
丽江市古城区人民法院法官在大东乡开展普法宣传。(供图)
当下骗局翻新速度惊人:“区块链理财”“元宇宙养老床位”“消费全返电商”等概念层出不穷,线上犯罪更具隐蔽性。例如:某跨境虚拟币案中,服务器设在境外,通过短视频平台引流,资金24小时内转移至多国账户。该类案件中,法院审理面临三大难题:电子证据固定难、跨区域追赃难、新型金融术语法律界定难。
和智梅到学校开展普法宣传。(供图)
不法分子的心理操控术堪称“教科书级别”:所谓“阿姨,我妈也投了”打亲情牌,以“名额只剩3个”制造焦虑,甚至先返3个月利息让受害者放松警惕等。
法律责任划分很清晰:组织者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定集资诈骗罪,最高可判无期徒刑;协助者(如业务员),按参与程度定从犯,主动退赃可从轻处罚。但受害者常面临“赢了官司拿不回钱” 的困境。
防范要牢记“四看三思等一夜”:看机构有无金融牌照(可查央行官网)、看宣传是否“保本高息”、看对象是否面向公众、看项目是否说清盈利模式;投资前思考自身风险承受力、质疑“稳赚”逻辑、咨询家人意见。遇到可疑情况,立即保存转账记录、宣传截图,24 小时内到经侦部门报案。
真正的金融创新从不承诺“零风险”,当某“投资”让你心跳加速时,先问自己:如果损失全部本金,能否承受?守护财富安全,需要我们对“高利率”“高回报”等所谓“金融项目和产品”提高警惕。捂紧“钱袋子”,向非法集资说“不”!
编辑/和琼
责编/李婧
终审/谭元怀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