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林+”模式为乡村振兴增添新绿动

2025-07-09 15:11:24 阅读量1327 字数1099

当前,昌宁县各种森林食物迎来夏季成熟采收。

在“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田园镇四角田村,当地菌农们正在忙着采摘成熟的红菌、干巴菌、见手青等特色野生菌。四角田村有林地3.4万亩,户均38.6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4.6%,通过“幼菇不采提高产量,合理留种保护菌塘”“人工促繁”等科学管理与采集方式,不断提高野生菌的产量和品质。在政府的支持下,当地还发展野生菌深加工产业,建成了多条食用菌生产线。在合作社的生产车间,采取炸制、卤制等工艺,经过分拣、数字化设备清洗、切片、煎炸等工序后,一瓶瓶油鸡枞、卤粉菌就新鲜出炉了。目前,当地食用菌企业已经开发出油鸡枞、水鸡枞、卤粉菌等系列野生菌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并远销国际市场。

田园镇四角田村党总支书记段宏燃说:“我们采取统一采摘、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五个统一’发展模式,使四角田村野生菌产量提升了10%,菌农野生菌收入突破1500万元、户均增收3400元,实现了‘农产品’向‘农商品’转变,生态资源向生态产业转化。”

森林空间也为中药材种植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为林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两天,鸡飞镇八甲村采用仿野生种植的紫皮石斛进入盛花期。当地采取“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巧妙利用地形坡度小的林地,种植石斛、重楼等名贵中药材,带动11个村民小组178户农户增加收入。“采取仿野生种植的模式,种植野生石斛18000株,仿野生种植的石斛,价格是人工种植的3至4倍。”鸡飞国有林场副场长赵应斌介绍。

与此同时,在昌宁县观音山国社合作林场的一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里,30多名工人正忙着在林下套种黄精,这是当地继去年后连续第二年在林下套种中药材。示范基地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20亩30多万株,有黄精、滇重楼、杜仲等10几个品类。目前,昌宁县已经发展石斛、滇黄精、滇重楼、三七等40余种林药品种,面积达8万亩。

“林下经济,它可以通过联农带农的方式,在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不改变森林属性的情况下,可持续性地发展,带动周边农户、林农。我们用示范基地把种植经验技术,包括种苗进行传导教育,传授给林农,他们后续可以在自己的林地里进行种植,或者同模式复制,可以再扩大原有的林地收益。”保山耀阳农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张振麟说。

近年来,昌宁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探索“生态远期得林、农户近期得利、远近互惠互利”的融合发展路径,形成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四大核心类型,涵盖林药、林菌、林菜、林禽、林畜、林蜂、森林旅游7种发展模式,林下经济利用林地规模达67万亩,实现综合产值6.7亿元。

来源:昌宁新闻网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