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他考取盲人医疗按摩师资格证;2018年,他在玉龙县城创办了首家盲人按摩店;2022年,他在丽江市第二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盲人按摩项目中获得第一名——他就是34岁的古城区视力残疾人和仕成。凭借坚韧与努力,他用双手“按”出了光明人生。如今的他不仅事业有成,还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求学路:微光下的执着
因先天性视网膜萎缩,和仕成的世界自幼便只剩微弱光感。小学时,他坐在第一排座位仍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但他凭借不服输的韧劲,专注的倾听弥补视力不足,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然而,到了初中,课业压力骤增,语文等阅读量大的科目成为他难以逾越的高山。2009年,他参加中考,几乎将脸贴在试卷上答题,虽然数学取得116分(满分120分)的好成绩,但语文、英语等科目因耗时过长未能完成试卷作答。他最终选择进入云南省华夏中等专业学校学习物流管理。
完成学业毕业后,现实再次给他重重一击——视力障碍让他无法胜任相关工作。2012年8月,他参加了丽江市残联举办的盲人按摩培训班。在3个月的培训中,他掌握了按摩技能、盲文和盲人计算机操作,并被推荐至昆明盲人按摩店就业。半年后,他回到丽江在市区的一家盲人按摩店从事按摩工作。
和仕成在为顾客按摩。(丽江融媒记者 曾润民 摄)
逆袭路:从学徒到医疗按摩师
“你有文化底子,应该继续深造,提升按摩技能,这样会走得更远。”在时任丽江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李特军的鼓励下,和仕成报考了北京联合大学针灸推拿专业函授大专班。边打工边学习的他,每年都要奔赴昆明参加集中学习,2015年顺利毕业。此后,他3次挑战盲人医疗按摩师资格证考试,终于在2017年成功考证,成为丽江市第4位盲人医疗按摩师。2018年,经市残联推荐,和仕成赴北京按摩医院进修,按摩技能突飞猛进。学成归来后,他毅然创业,在家人的支持下贷款租下玉龙县城80平方米的店铺,创办当地首家盲人按摩店。创业初期门庭冷落,他独自坚守。随着口碑积累,顾客渐增,员工从1人扩至4人。员工和永杰、郭永富在这里工作实现了自食其力,月收入达三四千元,开始找回了乐观和自信。
幸福路:爱与希望接力
命运的转折总在不经意间降临。2018年,在从北京返程的火车上,省残联一名工作人员向和仕成提及昔日学生徐文春——一位在昆明从事招投标工作的肢体残疾姑娘,想介绍两人认识一下。于是两人互加微信相识、相知,半年后确定了恋爱关系。
徐文春是文山富宁人,同样毕业于云南省华夏中等专业学校,学习计算机专业。起初,徐文春父母因担忧两人相距较远而反对他们交往,但和仕成的勤恳与担当最终打动了他们。2021年4月,两人结束3年异地恋结了婚,用积蓄付了公寓首付。为减轻房贷压力,婚后徐文春暂留昆明工作,直至2023年8月才赴丽江团聚。两人共同打理按摩店,按摩店的生意越来越好。2024年11月,儿子的诞生为这个家庭再添欢笑声。农闲时,和仕成的母亲从古城区七河镇五峰村进城帮忙带孙子,她欣慰感慨:“以前总愁儿子如何生活,现在他不仅立了业,还成了家,太让我们高兴了。”
和仕成与妻子徐文春。(丽江融媒记者 曾润民 摄)
感恩路:时代托举梦想
今年全国助残日期间,和仕成作为丽江市残疾人优秀代表作励志分享。他在分享会上动情地说:“只要敢追梦、肯奋斗,残疾人一样能实现价值,活出精彩。我能有今天,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党和政府,还有残联的支持肯定和帮助。”和仕成的故事印证了那句话——“黑暗中的每一步,都是向着光明奔跑”。
作为丽江市残疾人优秀代表,和仕成在励志分享会上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丽江融媒记者 曾润民 摄)
记者/曾润民 李 娅
责编/和真羽
二审/钱 磊
终审/张卫国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