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茧”致富 丽江这个村有新“丝”路

2025-07-24 14:40:47 阅读量11822 字数989


“去年我们新建了智能蚕房,效益显著提升,同时带动了11户农户发展。”玉龙县石头乡的玉龙河畔水乡农场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杨丽蓉说,现在,桑树种植面积已达100多亩,产值超过60万元。


盛夏时节,气温攀升,正是蚕桑生长的黄金期,也是蚕儿吐丝结茧的忙碌季。记者走进石头乡四华村委会杨丽蓉家桑蚕养殖房,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摆放的高架子,其中有两至三层的架子上摆满了“蚕宝宝”,它们安静地趴在蚕床上,啃食着鲜嫩的桑叶,不时发出“沙沙沙”的声音。


杨丽蓉在桑蚕养殖房里查看“蚕宝宝”的生长情况。(丽江融媒记者 赵庆祖 摄)


“我2023年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投身养蚕业。”据杨丽蓉介绍,她家养蚕已经七八年了。最初是杨丽蓉父亲到大理州学习技术回来试着养殖,刚开始规模比较小,缺少经验收入也不高。杨丽蓉一家一边养殖一边摸索养殖技术,慢慢地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收入也在逐渐增加。


经过几年的发展,杨丽蓉一家成立了玉龙河畔水乡农场开发有限公司,并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营,现已成为当地桑蚕产业的龙头企业。


“用新技术养出来的蚕,就是不一样,结出的茧又白又大,相信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杨丽蓉说,“让村民有事做、有钱赚,生活有盼头。我们还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就业致富。”


近年来,石头乡四华村委会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因地制宜地发展桑蚕养殖,织出致富新“丝”路,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杨丽蓉和家人在桑蚕养殖房里劳作。(丽江融媒记者 赵庆祖 摄)


“目前,我们的集体经济主要有:桑蚕养殖,年均收入超过120万元;成立了专业的机耕服务队,年收入超过12万元,并提供了部分就业岗位;全村300多户中,有200多户从事兰花种植,兰花存量近10万株。”据石头乡四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凤全介绍,当前,四华村正积极探索桑蚕产业发展模式,整合各类资源在全村推广,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


桑蚕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更有效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四华村通过整合零散资源,形成规模产业,构建起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产业新动能。


“一个村要发展好,必须把产业搞得好。”和凤全说,四华村发展“一村一品”乡村经济是带领村民走向美好生活的途径。我们要齐心协力把村里的产业搞起来,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记者/赵庆祖

责编/李映芳

二审/和众学

终审/和丽星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