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介:
刘北海,名文超,字北海,1897年出生于云南省西畴县英代村,自幼聪颖好学,从学于开广地区名士杨必昌先生。他曾到西洒、文山、昆明读“新学”,后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先后在昆明、成都、武汉、上海、广州等地的一些军事学校及部队任教官、参谋等职。在长期颠沛流离中结识了一些进步人士,长了知识,开了眼界,认识了许多新事物,成为一名进步、开明的军人。
1932年,日本在上海发动武装侵略,蔡廷锴、蒋光鼎将军率第19路军毅然抵制国民党政府的命令,奋起抵抗,各界人士纷纷组织义勇军、敢死队、救护队等协助作战。正供职于上海的刘北海应19路军和上海市的约聘,担任了上海抗日学生军大队长,带领学生军出入苏州河的两岸前线,积极投入和支持19路军保卫上海的战斗。淞沪停战后,刘北海辗转到四川成都刘文辉部任中尉教官。红军长征进入四川,川军奉命堵截。刘北海不满国民党政府“攘外必先安内”及对侵略者的“不抵抗”政策,不愿与红军作战,借故携家眷落籍昆明。其间在“实业救国”的影响下,刘北海回西畴探亲中考察了马塘附近的自然环境和土地水利资源,不顾族人的反对,变卖家产,筹集资金,在侬人河中建一个大型抽水站,提侬人河水灌溉农田,以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1936年水利工程动工,到1937年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暴发。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全国抗日情绪十分高涨。为适应全国抗日形势的需要,云南省政府组建部队北上抗日。刘北海接到再次从军的命令后,毅然返回部队,出任国民革命军58军10师旅4团上校团长。
1938年8月1日,刘北海率部从昆明出发,经贵州、湖南前往湖北对日作战。行军途中,刘北海军纪严明,不许骚扰百姓,所部一名连长借口派壮丁对百姓敲诈勒索,刘北海知道后,宣布将其降为士兵,令其退还索取的财物。这一举动得到了百姓们的拥护,也使官兵们甚为信服。1938年11月,刘北海奉命率部于湖北崇阳桂口市黄土岭一线阻击占领武汉后正沿粤汉线继续南犯的日军第1师团笠原信雄部,日军以飞机、大炮、坦克疯狂进攻守军阵地。刘北海身先士卒,在阵地前沿半身战壕指挥战斗,不幸头部中弹,壮烈殉国,时年41岁。蒋介石发出唁电,追授刘北海陆军少将军衔。
1984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刘北海为革命烈士。1988年西畴县人民政府在县城东郊南疆烈士陵园内为刘北海建墓立碑,以告慰英灵,激励后人。
来源/“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责编/和真羽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