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丽江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小儿外科)手术室内,医护人员屏息凝神,正进行一场毫米级的微创精细操作。他们成功为两名婴儿实施了高难度的造口还纳手术,使其告别便袋束缚,重获健康。
7月31日,做完造口还纳手术的小安安(化名)在家人陪伴下转移至普通病房。(丽江融媒记者 段玉菊 摄)
揪心:小月龄婴儿肚脐“漏”便
今年1月出生的小安安(化名),自出生便让父母揪紧了心。因呛羊水入住新生儿室后,他反复出现不明原因感染。“孩子的血象异常,明显有炎症,但辗转求医三个多月,始终查不出病灶在哪儿。”安安妈妈说起那段日子,眼角泛起泪光。
4月25日,家人带安安游泳时,发现其肚脐渗出黄色脓状物、气味类似粪便。结合过往病史,家人急忙带安安前往丽江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接诊医生黄俊仔细查看后,迅速确诊为罕见的“先天性脐肠瘘”——即肠道在肚脐部形成异常开口。“这种疾病少见且症状隐蔽,若不及早手术,后果不堪设想。”黄俊解释,这正是导致安安出生后反复感染、发育迟缓及贫血的根源。
同一时期,市医院还收治了另一名患儿。4月出生仅两天的小康康(化名)因坏死性小肠炎接受了紧急手术,并建立了临时“造口”,依靠外接便袋生活。
惊险:4小时创下首例突破
对黄俊团队而言,造口还纳手术如同“拆盲盒”。“腹腔内粘连严重,状况未知如同盲盒。肠道缺血、狭窄等任一风险,均可能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危及生命。”黄俊坦言。
“这类病症治疗周期较长,通常需两次手术才能成功封闭肠道,最终摆脱造口袋。”黄俊介绍,7月底,团队采取多学科(外科、麻醉、护理)紧密协作模式,为两名小月龄宝宝进行了关键的第二次手术——造口还纳术。其中,安安接受的4个小时手术成为丽江市首例成功开展的新生儿先天性脐肠瘘急诊根治术。
暖心:术后“精”心守护,点亮新希望
手术台上的成功仅是第一步,术后精细的护理与康复同样关键。普外二科护士长李月英带领护理团队,为造口患儿量身定制了康复方案。“术后需密切观察腹部体征、严格记录出入量……”李月英说,护理的核心在于“步步精心”,时刻关注患儿的反应,并手把手指导家长护理技巧。
“作为外科医生,目标不仅是挽救生命,更要让患者拥有高质量的生活。”黄俊说,丽江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是重点筹建、致力于保障滇西北地区小儿外科及成人普通外科疾病患者救治的新型临床科室。每一次手术,都是对技术、耐心和责任心的巨大考验。“但看到孩子们能回归正常生活,一切都值得了。”
记者/段玉菊
责编/和真羽
二审/李 桥
终审/和红军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